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驼背的阿婆
文学使他们的人生多彩
每当 我抬头想起你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学使他们的人生多彩
——读席根、刘芳夫妇诗文集有感
 

◎李炳镇(河南平顶山)

面前放着两本书,作者是一对伉俪。

一卷诗集,席根的《青藤阁诗草》;一本散文,刘芳的《青藤阁散记》。读着这散发着墨香的新书,似在倾听夫妻俩向你述说着他们一起走过的人生岁月,这是用爱心、诗心、匠心留下的文字。

读席根的诗让你见识到一个有情怀、真性情的诗人,他有一颗火热、真挚的诗心,对矿工生活与人生进行诗意的提炼和升华,对生活始终呈现着进取的姿态,高扬着时代强音,传递着艺术的神韵,表现了一个诗人的担当精神。而刘芳的散文则是娓娓道来,溢满温馨,每篇作品都有自己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趋向,从爱和善出发,童真般的叙述中真切表达她对时代和历史的敬畏与感恩;她善于在现实与感受之间架桥,唤醒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重塑原真生命的智慧,让人感受到作者仁爱的生命态度与人文情怀。

读他们的文章你会发现,写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他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每一首诗、每篇散文仿佛都是生命的窗口,每个字、每个音符都透着对生活的激情与挚爱。让人觉得,文学可以是一种职业,更应该是一种爱好,只有爱好才会生发出如此真性情和真情怀的表达。细想想,我们平顶山的文学创作之所以能在全省、全国有一席之地,正是因为有一批又一批对文学爱到骨子里的人。而席根、刘芳则是这支队伍中颇有建树的老兵。

在平顶山,喜欢文学创作的人对他们的名字都不陌生。席根和刘芳夫妇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从河大毕业来到当时的平顶山矿务局高中任教,在教学生求知做人的同时,挤出时间搞创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火热的生活熔炼了他们澎湃的激情,敏捷的才思化作汩汩诗文在大报小报上闪光……几十年过去了,在收获桃李满天下的同时,也让文学为生活留下记忆。他俩将青春和人生的最好年华都献给了煤矿教育和所钟爱的事业。2005年退休后,本该颐养天年,想不到2006年席根突发脑溢血,开颅抢救后大难不死,稍有康复又来了个大面积心梗,至今心尖部位还留有核桃大的室壁瘤……人生的灾难让人猝不及防,突如其来的变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阴影,但他们夫妇面对病魔既不逆来顺受,也不怨天尤人,而是以宽容、耐心、坚韧、体谅和信念,守护着生命,搀扶着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又十多年过去了,当席根能够坐在轮椅上活动后,他们便乘邮轮下海,开始跨国旅行,在感受异国旖旎风光,尽享人生乐趣的同时,又开始构思《青藤阁散记》《青藤阁诗草》,最终写成出版……

人生难得几回搏,生命没有几次活。他们退休后的生活,引导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责任,认识生命。如今翻阅着他们的新书,我仿佛看到夫妇俩在人生路上孜孜不倦、奋斗不止的身影,领略到他们与命运拼搏的抗争精神。

文学的价值在于滋养人们的精神和文化。像席根、刘芳夫妇这样钟情于文学,用文学展示心灵、智慧、品格的作者不少。在文学这支大合唱队伍中,他们像一个个歌者唱出天籁之声,或嘹亮,或婉转,哪怕有的有点嘶哑,但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平凡、真诚、毅力,唱出了自己的情怀。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