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战鼓声声擂鼓台
一只瓷碗
给一位高中生妈妈的信
铁荷之光薪火传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只瓷碗

 

◇ 杨书欣

带着七岁的小女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正赶上朋友一家吃晚饭。朋友马上端来一只碗,劝女儿吃一些。女儿开始不答应,等看到了精致小巧的碗,竟然在桌子旁愉快地坐了下来。郑人买椟还珠,也许和女儿的心情相仿。一个精致的匣子,成全了一桩生意。一只精致的碗,成全了一份心意。

位居豫西的鲁山段店窑,就盛产这种粗瓷大碗。四十多年前,段店窑工拉着粗瓷制成的各种碗壶盆缸,走街串巷,吆喝:“卖瓷碗——瓷盆——”嘹亮的声音在每条街道里游走。窑工们喊到“盆”字,总要儿化,音调由高到低,尽情拖长。街坊邻居相中了瓷碗的大,用它盛上满满一碗红薯玉米粥或者面条,端到街头巷尾,几家邻居聚在一起,海阔天空,聊得不愿离开屁股下面的石头墩子。

我上初中时,搪瓷大碗特别流行。那时候,父亲经常端着一只搪瓷碗到街口聊天,碗口布满道道裂纹,乳白色的碗面饰着淡蓝色的梅花。因为大,能让食堂的师傅多盛饭菜,就被我带到了学校。可惜,它在某一天不翼而飞。隔了几天,有同学在墙角的一个课桌里发现了它的踪迹。原来,它被办板报的同学当做粉笔盒,盛放黑板擦和粉笔了。我没有再用它,里面的粉笔末都没有洗一洗,就直接被我装进书包带回了家。那搪瓷大碗里装着我的自尊,别人把我的自尊从碗里随意扔出来,也就等于结束了一只碗的生命。

上师范时,学校给每个同学发一大一小两只搪瓷碗,大的盛饭,小的盛菜。去食堂时,同宿舍八个同学经常聚在一起吃饭。没有桌子,八个人围成一个圆圈蹲在地上,一边吃饭一边说笑。吃完了饭,轮流刷碗。十六只碗摞在一起,八颗火热的心就聚在了一起。凝聚三年,也凝聚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新房装修后,我去超市买碗,一抬头满眼都是各种细瓷碗。有一种碗,状如酒店里的茶碗,小巧精致,女儿喜欢得不得了,挑选八只带回家,每次吃饭都不离手。但父亲并不买女儿的账,虽然吃饭时也勉强端上了小瓷碗,嘴里却抱怨个不停。他一直怀念着在乡下时常用的大瓷碗。有多大的手,端多大的碗,像父亲一样在土地里摸爬滚打的庄稼人,那双大手整日挥帚舞锹,岂能把玩细瓷小碗?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年轻人去店里买碗。他顺手拿起一只碗,依次与其他碗轻轻碰撞,均发出沉闷、浑浊的声响。老板见状,马上给他换了一只碗,这时,每一次碰撞都是清脆的声响。原来,他第一次顺手拿起的那只碗是个次品。每个人的生命里都盛放着一只碗,只有剔除里面的虚伪、狭隘、猜忌、自私,装上真诚、善良、信任、宽容,微笑着去碰撞另一颗心,才会碰撞出闪烁的光芒。

碗不会说话,不喧嚣,不张扬,默默把贮藏的一切倾其倒出。母亲如碗。有一个镜头,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藏在我心中依然历历在目。那时我应该四岁或者五岁了吧,我在前面奔跑,母亲端着饭碗在后面追赶。突然,母亲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摔在了地上,但饭碗仍被母亲紧紧攥在手中,碗中还有半碗饭没有洒出来。母亲从地上爬起来,没顾得上拍一拍身上的尘土,就微笑着向我招手。记忆中,我只喂过母亲一次饭,那是母亲的生命走到最后几天的时候,在医院的病房里,我端着一只小瓷碗,在我的反复劝说下,母亲勉强吃了那么几口。天下的母亲,含辛茹苦端着饭碗喂养儿女几年,盼望的竟是最后几天的母子相伴。

碗的一生如人的一生,难免磕磕碰碰,难免有裂缝瑕疵。与妻子相处二十余年,我摔过一次碗。随着那砰的一声,相濡以沫的感情被划上一道深深的伤痕。父亲也摔过碗,那是对姐姐与哥哥年少时打架最为简单的处理方式。碗碎,手住,简单而粗暴。听人说,乞丐才用残破的碗。父亲用的那个粗瓷大碗边缘处有一个指甲大的豁口,豁口处裸露的白瓷都已经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毫无光泽,但父亲仍一直用着。日子穷苦,生活残破,父亲用着一只残破的碗,犹如一直守着一个穷苦的家庭,不离不弃,负重前行。

人生如碗,适可而止,装多则溢;人生如碗,坦坦荡荡,毫不隐藏。一只碗,先盛核桃,还能装进大米、清水和盐;一个人,倘生活中先装满琐事烦事,正事大事就会无处安放。碗中故事犹如人生道理。

人生中各种各样的碗多矣,金碗、瓷碗、粗碗、细碗,安心端好眼前的碗,用心过好眼下的日子,不求虚无缥缈,踏实生活,何愁没有大碗可端?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