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理论
3上一版  下一版4
 
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以数字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
以“实”促效 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论点摘编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数字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

 

李宁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合中国国情与实际,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数字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数字中国建设政策措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形成了统一协调的政策法规体系和顶层规划,恰好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和战略任务。

历史经验表明,现代化的历程总是伴随着技术的更迭而不断演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动力,数字经济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在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所强调的“规模、共同、协调、和谐、发展”等内涵,与数字经济所蕴含的“普惠、平等、协作、共享、开放”等特征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交汇于数字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之中。因此,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助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以数字中国建设释放人口规模红利。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不足以及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论述,构成了新时代推动经济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为此,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中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需求,通过高标准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激发新的活力。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国情实际,占全球18%的人口规模推动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然而,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给人口红利的持续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劳动结构、提升人口素质、激发创新潜能来重塑人口规模的优势。数字技术以其特有的虚拟、开放、共享等特征改变了劳动工具和劳动方式。数据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增特性使其使用价值随着场景的丰富逐渐扩大,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在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中,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就业等一系列高质量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推动数字技术与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的正外部性,大大提升了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

以数字中国建设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且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方面,数据要素赋能传统要素,打通了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流通、服务等环节的堵点,以数字技术驱动改进企业价值创造模式,促进了供应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协同,提高了整体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开辟了全新经济增长点。数字经济以其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优势,使不同产业间的壁垒得以打通,推动产业从内部分工向外部协作转型。数字经济的发展开拓了实体经济发展新空间,实现产业间技术的渗透融合,形成开放融合、分工协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金融等融合形成新业态、新领域和新赛道,提高了教育、医疗、金融的覆盖范围,增加了中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群体获得资源的机会,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数据要素成为创新主体寻求创新灵感、研判市场趋势、优化研发布局的有力工具。数据要素的开放共享有助于弥合传统资源禀赋差距,提高数据资源的普惠化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以数字中国建设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统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进入新时代,人民的需求结构变化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多样性、个性化的特征,更加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二是对精神文化追求“同频共振”,不断丰富并提高层次。数字经济能够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物质文明方面,数据要素赋能土地、劳动等传统要素,进一步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创造效应,能够满足人们多层次的产品需求。在精神文明方面,数字技术推动了数字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更有效的方式。随着数字文旅、数字政务等新业态的发展,极大提升了人们的体验感和幸福度,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以数字中国建设支撑生态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价值导向。数字中国建设有助于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生产侧,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以数据和知识的流动减少不必要的物体移动,优化能源和资源的配置效率,智慧能源、绿色工厂等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能源生产和环境监测,提高环境监测精准性,而且还能助力能源结构加速变革,促进新能源和绿色技术的创新,提高绿色产业市场化能力,进一步提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消费侧,智慧政务、线上办公、网络购物等数字应用迅速普及,推动了绿色理念在社会治理、消费模式等方面的变革,促使全社会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切实践行“两山”理论新发展理念。数字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数字化的深化,促进了数字生产力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运用数字技术对生态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有效提升了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

以数字中国建设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必由之路。数字经济缩短了人类经济活动的时空距离,形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了生产要素在国内国际的良性循环,显著提升了经济体系的连通性和韧性。数字化支付体系和现代物流的发展,有效降低了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成本,促进了跨国要素流通和商品流通。由于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合作共赢已成为各方最大的利益交汇点,促进了全球产业的分工协作。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各国文化日益交融,增进了交流与合作,减少了对立和冲突。顺应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有助于消除数字鸿沟,促进信息共享和互信合作,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从而推动世界各国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共创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

数字中国建设已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实现经济发展、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生态友好、和平发展五个方面目标的关键着力点。然而,数字中国的建设又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巨大工程,要牢牢把握数字中国建设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普惠效应、溢出效应、协调效应、共享效应、开放效应,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

(作者系平顶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