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住在对门的猫
往日时光
城里人和乡下人
挚 友
留心处处皆文章
夏荷
独钓寒江话留白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挚 友

 

◇ 宁建鹏

人的一生,难得有几位挚友。年过半百的我,静思下来,倒也不少,其中一位挚友已与我风雨相伴26年,她便是《平顶山日报》。

1982年,《平顶山日报》伴随着鹰城改革开放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复刊重生。

上世纪90年代,被誉为河南省水泥行业一匹黑马的平顶山天广集团以其“八百好汉一条心,敢叫青石变成金”的独具特色企业文化,吸引了很多高校毕业生前往。抱着对“天广地阔”的美好憧憬,1996年,我来到天广集团宣教处工作。因为工作需要,我有了每天与《平顶山日报》相识、相见的机会。

我负责企业对外宣传工作,“每月要有一篇企业新闻见诸平报”的量化考核指标,逼迫我必须主动去研究、揣摩《平顶山日报》,以便自己的作品能尽快见诸报端。

然而,拥有500万人口的鹰城大地,每天发生的新闻事件太多了。发生在县属一家企业的新闻事件,在《平顶山日报》“眼里”简直“太小了”,一次次投稿,一次次石沉大海。一天,一位《平顶山日报》编辑老师打电话告诉我:“要把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写精、写活、写透,需要深入采访,去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东西,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要擅于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一滴水中见太阳……”

高师指点茅塞开。为写出好新闻,我爬到百米高的机立窑顶部,钻进近40摄氏度的球磨机里面,深夜穿梭在机声隆隆的车间里。渐渐地,我的稿件从《平顶山日报》夜班编辑老师邮箱里的“常删稿”,升级为编辑老师的“常选稿”,来自郏县天广集团水泥厂的新人新事通过平报传遍鹰城大地。

新闻作品是一个发现、采写、修改和提炼的过程,要创作出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更需要如此。为学先进、找差距,不断提高自己作品的见报率,在当时没有网络电子版的情况下,我每天拿着平报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稿件剪下来,粘贴在专用剪报本上,以便空闲时间去认真学习、反复揣摩。每天还抽出时间,手捧最新的《平顶山日报》,去领悟一版的题材要求,去学习二版的选题内容,去钻研专版(专题)的行文特点甚至还把自己觉得最精美的新闻标题、最有哲理或示范引领作用的新闻语句摘抄在读报本上,以便今后写新闻时去比葫芦画瓢……

久而久之,在《平顶山日报》几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从一个新闻“门外汉”变成了“门内汉”。

2008年初,我到郏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工作。努力做好全县新闻宣传工作的职责使命,驱使我每天更认真地去读《平顶山日报》。因为常读《平顶山日报》,我把握住了全市的新闻宣传舆论导向,及时了解到了上级党委的最新工作部署,还为我提升新闻写作水平、扎实做好全县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指导帮助。

如今,《平顶山日报》已伴随我走过了26个年头。26年来,作为我的一位挚友,我从她严谨而不失诙谐的语言风格中,从她大气而又典雅的“音容笑貌”里,学到了很多知识,领悟到了很多做人的真谛。这位老师过去是我成长路上的学长、工作中的良友,今后仍将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