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大美拉萨
情满落凫山
秋风起时
青丝繁霜犹为师
水街古意
住房四变感党恩
史海泛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丝繁霜犹为师

 

◎ 杜光松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老师。迈出校门多少年,能让人念念不忘的,一定是良师。

得知刘路老师从古城西安来到平顶山的消息,非常让人激动。这是一位同学邀请刘老师来的,方圆几十里的同学听说后,纷纷跑来见面,那场景一如当年听课。

那时,刘老师四十多岁,教我们写作课。他身材高大,额头明亮,头发黑而后倾,一口浓重的秦腔,抑扬顿挫。对我们这些河南人来说,有些不适应,还真是不易听懂。他似乎知道我们的心事,就尽量把声调舒展开。慢慢地,我们也就听习惯了,也知道了他的经历。他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曾经给生产队拉过大粪,遭受过很多白眼。恢复高考后,他以全省文科第一的成绩考入陕西师大,毕业后留校任教。

他说大二那年他给《延河》杂志投稿,当时路遥还是一名普通编辑,看了以后很感兴趣,就邀他前去见面。后来,两人成了好朋友,夏天曾经铺个凉席,躺在一起畅谈。路遥当时正在写《人生》,高加林进城淘厕所、赶集卖馍的素材,就是他提供的。再后来,他当副教授后又邀请路遥到学校讲座。路遥当着几百名学生的面,还向他表示感谢。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正是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文学的殿堂,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后各奔前程,为稻粱谋,一晃二十多年,再也没有回母校见过刘老师。其间也听说,刘老师后来离开中文系,成为学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首任院长,干得风生水起。再后来,刘老师退休了,受聘于一所民办高校,继续发挥余热。

同学们都对他深怀感情,见到鬓染华发的刘老师,自然是欢喜不已。古稀之年的他见到久别的学生,仍然是“其喜洋洋者矣”。在平几天时间,同学们轮番陪伴,大家在一起回忆过往、谈论今夕,他自豪地说:“人有权财,我有桃李,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宝!” 是的,刘老师执教几十年,培养了无数学子,桃李满天下。他听说有的学生工资不高,生活并不如意,还谆谆告诫我们,要彼此关心,相互照顾,要像兄弟姐妹那样给予帮助。

刘老师始终怀着仁心大爱,惦记着自己的学生。前年,我还无意中了解到刘老师的拳拳爱心善举,他把祖宅拆迁拿到的百万元赔偿款捐献给他的中学母校,设立以他父亲名字命名的“崇仁奖学金”,每年用于奖励优秀师生。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又是怎样的一种人生?

身教胜于言教,润物在于无声。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只身闯荡京华,终成央视编导,得知父亲捐赠一百万的消息后,不仅没有反对,而且大力支持,还问:“钱够不?不够了我再添一点。”

如今,已经退休多年的刘老师,每天还在读书、写作,还爱玩微信,微信名曰“智者老刘”。“天地生人,都有一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其去禽兽不远矣。圣贤教人,总是一条正路,若舍此正路,则常行荆棘之中矣”“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人之能传,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这是刘老师发我的微信,每早一文,名曰“古人云”。其实,这何尝不是刘老师这位良师对学生的谆谆教导。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