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舌尖上的记忆
永远的“李焕英”
门沟红薯
史海泛舟
香喷喷的乡愁
那一碗茶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门沟红薯

 

□ 时宇枢

门沟红薯是郏县的一张名片,被誉为薯中之王。前不久,我慕名到门沟去了一趟。来到该村党支部书记门群祥的家里,女主人执意留饭,我说那就吃芝麻叶面条、蒸红薯。她笑了,老哥轻易不来,这能是待客的饭?我说,从小就喜欢这一口儿。

不大一会儿,女主人就把饭做好端上来了。那筐里的红薯,热气腾腾,红中带紫,状若芥菜疙瘩。薯皮上还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我搭眼一看就知道错不了,肯定好吃。果不其然,一块儿红薯没吃完,我就竖起了大拇指:面、甜、软、糯、香;仔细品,还有一种淡淡的蜂蜜味。

我结识门沟红薯,缘于作家萧根胜的一篇报告文学《门沟人的心愿》,其主人公就是门群祥。他2004年退休以后,按理说应该在家安享晚年了,再不然也可以应聘到民营企业,一个月也能弄它五六千的。可他却背上行囊,带上锅碗瓢盆,回到门沟自家老屋,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他一口气干了十六年,硬是把落后村变成了明星村,把穷门沟变成了金门沟。十六年来,他干的事、作的难、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感人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门沟坐落在郏县黄道镇西南的半山区。八百里伏牛山蜿蜒东去,来到门沟地界却停下了步子歇歇脚,于是便造出了这一方兔子不拉屎的石渣子地。你弯腰抓起一把土,恐怕一大半儿都是颗粒状的石渣子。你要再往下挖它尺把深,就是一层红砂岩。这种地质雨过地皮干。你要是想锄地,那得在雨后第二天赶快锄,到第三天就锄不动了。三天以后再去锄,锄头下去当当响,一锄一冒火星子。这石渣子地成草不成庄稼,种一葫芦打两瓢;能不能吃口白馍,那得看老天爷高兴不高兴、开恩不开恩了。说也怪,这石渣子地正好和红薯对脾气。红薯怕涝不怕旱,天气大旱只会减产,一般情况下旱不死。所以门沟人祖祖辈辈指望红薯来维持生命,繁衍生息。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在其他乡村有“红薯半年粮”之说,但门沟人一年四季都得靠它来养活。

门群祥的红薯情结自不必说。当年红薯把他养大,如今他把红薯发展成支柱产业并打造成名牌,成了门沟人发家致富的金疙瘩。他回村后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把门沟的土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田,小麦、玉米、烟叶……各种农作物都能优质高产。这势必会挤占红薯的种植面积。门群祥明白,要发展红薯产业,把产量、质量搞上去,不能靠扩大种植面积,而要靠科学技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到省农科院找专家拜师取经,先后引进优良品种,实现了红薯的更新换代,并改革了原来的种植模式,使红薯亩产由两三千斤提高到五六千斤。更为重要的是,他还请农科院对门沟的土质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土壤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硒的含量最高。这可是个天大的喜讯!因为硒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它能抗癌排毒,抗衰老,增强身体免疫力。我国有22个省份属于缺硒和低硒地区。万没想到,名不见经传的门沟一带,竟然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富硒宝地。在这样的土地上种红薯,自然富含硒和其他多种微量元素。就这样,默默无闻的门沟红薯,一夜间声名大噪,身价倍增,堂而皇之地荣登薯王宝座。从此以后,不少郏县人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办事或探亲访友,都要带上门沟红薯、门沟粉条。

早在2009年,门群祥就组织成立了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商标,使红薯产业走上了科学、正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也让不少农户因此致了富。四组村民赵好伟,每年至少要种30亩红薯,能收20万斤。这红薯他加工成粉条以后再出售。他给我算了一笔账:就拿10万斤红薯来说吧,刚下来的时候只能卖5万块钱,要是磨成粉面,能出3万多斤,卖它10万出头没问题。如果再把它加工成粉条,每斤最低也得七八块,价值20多万元。你瞅,几年前我就盖起了小楼,开上了小车,另外我还买了拖拉机、三轮车。我这套磨红薯的加工设备也是红薯挣来的。

现在除了红薯,门沟还有烟叶、红牛和1000多亩小杂果,可说是四业并举,业业兴旺,平均每户的年收入都在十万元以上。一位老者告诉我,如今俺门沟人啥都不缺,家家户户都是敲着镗锣过日子。再加上俺这儿的红薯养人,老百姓都活大岁数,90岁的老头还天天跳舞,年龄最大的106岁,去年谢世的老寿星韩信活了116岁。

傍晚时分,我要离开门沟了。上车之前,我和门群祥紧紧相握,发现他的手是那样的坚硬、粗糙而有力。这位铁肩侠骨的支部书记,就是用这双手,扭转了门沟的乾坤,改写了家乡的历史。突然间,我联想到门沟红薯那大善大德的宽厚秉性。它落地生根时,不嫌其瘠贫;成长壮大时,不苛求水肥。成熟以后,它又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去回报、反哺恩养它的这块土地。

这不正是门群祥的真实写照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