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舌尖上的记忆
永远的“李焕英”
门沟红薯
史海泛舟
香喷喷的乡愁
那一碗茶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史海泛舟

 

163.抑郁而终

沈括(浙江杭州人)晚年迁至江苏镇江梦溪园居住,埋头写作《梦溪笔谈》。其间,沈括娶了第二任妻子张氏。晚年娶妻本应其乐融融,不料出身淮南名门的张氏性格悍虐,经常为琐事责骂沈括,有一次竟动手将沈先生的胡子扯下一大把。不久,张氏将沈括的长子沈博毅逐出家门,沈括无可奈何。张氏死后,朋友都为沈括感到庆幸,没人欺负的沈括反倒很不适应,每天恍惚不安,得了抑郁症。有一天乘船过扬子江,沈括突然欲跳江自杀,被人拦下。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沈括在郁郁寡欢中病故,享年65岁。

164.知子莫若父

汉成帝时代,身为监察院长(御史中丞)的薛宣(山东临沂人)率巡视组路过彭城(今江苏徐州)。当时,薛宣的儿子薛惠担任彭城市长(彭城令)。薛宣在彭城待了几天,从不跟薛惠谈及工作话题。秘书问原因,薛宣笑曰:“吏道以法令为师,可问而知。及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当官须依法行事,懂法就行。至于个人能力,这是天赋,没法教,也学不会)”知子莫若父。薛宣对儿子薛惠的仕途发展根本就没抱太大希望。

165.秉性不同

宋神宗时代,司马光(山西运城人)与吕惠卿(福建泉州人)同为翰林学士。司马光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吕惠卿则是变法的实际操作人。有一次,宋神宗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筵),请司马光和吕惠卿就变法的利与弊展开辩论。两人越辩火气越大,竟当着皇上的面吵了起来。宋神宗怒曰:“相与讲是非,何至乃尔!”当即宣布罢讲散会。出了会议室,司马光马上和颜悦色,而吕惠卿依旧怒气不减,满脸通红。与会的大臣议论说:“一个山西人(司马光),一个福建人(吕惠卿),怎生厮合得著?”

166.安得不停

今人利用计算机或大数据对文学作品进行详细分解,古人则一页一页地翻作品,尝试用小数据解读。宋朝叶釐(安徽池州人)在《爱日斋丛抄》中分析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时说,杜诗结束时喜欢用“安得……”之句烘托强势。杜诗《洗兵马》云:“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石犀行》云:“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遣兴三首》云:“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喜雨》云:“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大麦行》云:“安得如鸟有羽翼,托身白云还故乡。”《光禄阪行》云:“安得更似开元中,道路即今多拥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王兵马使二角鹰》云:“安得尔辈开其群,驱出六合枭鸾分。”《晚登瀼上堂》云:“安得随鸟翔,迫此惧将恐。”《昼梦》云:“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早秋苦热堆案相仍》云“安得赤脚踏层冰”,《后苦寒行二首》云“安得春泥补地裂。”《乾元中寓居同谷县歌七首》云“安得送我置汝傍”……这“安得”用得真是够频繁的。 (老白)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