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父 亲 的 心 愿
冬日美景
干事创业要靠“三头牛”
暖暖的旧时光
不可或缺的爱与温软
母亲的户口本
站稳了
史海泛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可或缺的爱与温软

 

□曲令敏

春节又要到了,与春节相关的往事涌上心来,盘丝一般缭绕,让人又甜蜜又惆怅,瞬时将一颗老心拱成了被秋风卷起的梧桐叶。

与父亲话家常,提起两个姑姑,酸酸的心思有了安放处。

二爷家的姑姑是个美人儿,红白的皮肤,黑缎子一样的头发,五官清秀,笑起来眸光闪动,如同月下溪水。算起来,我记事时她已年过半百,依然是最美的姑姑。

过罢春节走亲戚,最喜欢去这个姑姑家。一路十八里,走的是唐河到南阳的古官道。驿站、茶庵早已荒废了,路和桥还在。过浅溪、走长岗,青青麦田、历历村树,清冷的风扫人眉睫,忽闪忽闪,是那么辽阔清远,让人眼里心里不由腾起无限欣悦!后来读陶渊明的诗句“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这景象活脱就在眼前。

那个村叫张建庄,可能是张姓始建的吧。庄子非常大,年年都唱两台大戏。姑姑家的大榆树小院落就在村子中间,她家姓宋,表兄表弟有5个,个个和气可亲,因为没有女儿,姑姑待我如亲生。小方桌,八个菜,一动筷子姑姑就指着那碗红烧肉说:“小敏妮儿,我知道你能吃这个,赶紧吃吧!”她的意思是只有我能吃,别人都吃不了。于是,那个小丫头就理所当然地独享这份大菜……

我大爷家的姑姑嫁到了姜庄,与张建庄隔了一个大李庄。每年走亲戚都带两份礼,在张建庄住一晚上,第二天再去姜庄姑姑家。

一湾桐河在西地绕过,冲出大片平展展的油沙田,几个庄子沿河而居,树木琳琅、屋舍安静,不算富裕,日子倒也殷实。一路走过去,不知名的鸟在麦田里飞上飞下。近村都有一景:水车、草庵、菜园子,有蒜苗、菠菜,还有成沟的葱和没收回家的大白菜,大老远就能闻见菜园子独有的干粪和干菜叶子的味道。树梢已经紫苍苍了,墙根儿还有没化完的冰雪。成群的鸡在门前,三三两两的鹅鸭在坑塘。看不见的狗汪汪叫着,我只管穿村而过,一点儿也不怕它们。

因为桐河爱涨水,姜庄的房子都盖在高高的土台上。姑姑家姓党,住在村东头,堂屋三间瓦房,两间捂眼的东屋是草房,捂眼是挡住主屋窗户的意思。和张建庄那个姑姑不同,这个姑姑虽说也是又白又细的,就是眼睛小了些,嘴巴总爱嘟着,见了我有说不完的话。说的啥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她迈着一双小脚,这屋那屋拿东拿西地来回跑,就是为了弄出一桌子我喜欢吃的东西。她对我的亲我知道,可不知为什么,我不愿在她家多待,吃过午饭就急着走,姑姑怎么也留不住。她拉着手送我,出门下坡,绕过石碾盘,走过菜园子,人都到野地里了,还不放手……

父亲告诉我,这两个姑姑都是苦命人。

张建庄的姑姑是高攀了,婆婆嫌娘家陪送少,一进门就虐待她。一天到晚手脚不停,一日三餐洗洗涮涮之外,伺候老的伺候小的,还三天两头挨打。有一次,二爷去看她,正赶上老太婆踩住她的头发往脸上打,二爷只装没看见,扭头就走。那年月,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娘家是不会管的,除非想让她老女儿归家。后来,姑姑实在受不了了,就和姑父一起另起炉灶。宋家一百多亩地,只给他们二亩半坟园地,穷日子可想而知。新中国成立后划成分,老太婆想匀给他们40亩地,姑姑说啥也不要。结果姑姑家是公认的贫农,老太婆成了地主。

姜庄姑姑嫁过去是填房,姑父家境不错,可她每次回娘家都哭得抬不起头,说大白天一掀门帘儿进屋去,就看见那个前妻排排场场在床上坐着,吓得她蹲地上半天起不来。十几岁的女孩儿胆子本来就小,疑心生暗鬼,煎熬也是真的。幸得姑父对她很是疼爱,换屋子住,还把前妻的东西全都锁了起来,后来有了孩子,日子才好过。

1975年那场大洪水后,政府补贴,沿河村落搬迁,一溜村庄全都变成了庄稼地。说起陈年旧事,好想再回去看看,却已无迹可寻。

这平民百姓的林林总总,转眼就成了上辈子的事儿。只剩下留在记忆里的那些年节,年节里一个个永不再来的瞬间,浸漫着人的心酥酥而流,成为生命中永不枯涸的青绿,成为不可或缺的爱与温软……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