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清风平顶山
3上一版  下一版4
 
编者按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舞钢市“三抓三强化”提升基层纪委监督效能
突出力量统筹,提升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能力和水平
强化监督首责 提升监督质效
以高质量监督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共促监督效能提升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9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出力量统筹,提升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能力和水平

 

叶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宋宏洲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要在更大范围整合运用监督力量,提升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能力。面对基层被监督对象井喷式增长,叶县纪委监委立足叶县实际,强化统筹协调,优化监督执纪资源,整合监督力量,完善监督机制,有效解决了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有力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一、变“单兵作战”为“兵团出击”

按照相邻相近、便于工作的原则,叶县纪委监委将全县纪检监察机构划分为6个协作组,由县纪委监委统一领导,整合力量加强日常监督、重点工作和重要案件的查处。每个协作组由一名班子成员作为牵头领导,以一个纪检监察室为牵头室,协作组成员涵盖了各乡(镇、街道)纪(工)委、派驻机构、机关其他科室人员,协作组与协作组之间联动协作、交叉监督和交叉执纪执法,形成全域协作。

协作组监督工作灵活性强,不同阶段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开展,随机整合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开展监督检查。在疫情防控、扫黑除恶、脱贫攻坚、“六稳”“六保”等专项工作开展中,组织各协作组进行交叉检查,破解了基层“人情”难题,着重解决了基层监督力量和能力不足问题,使监督从“各自抓”到“一起抓”,变“单兵作战”为“兵团出击”。

二、让“监督空缺”成为“前沿阵地”

村(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最小单元,由于受监督力量所限,出现“上级监督太远,本级监督太软”现象,容易成为监督的薄弱点,甚至成为监督的空缺地带。

叶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前哨”作用,聘请廉情监督员,整合基层监督力量,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全县554个村一村一名廉情监督员,用身边人监督身边事,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村组干部的常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小错酿成大祸,让廉情监督员成为村级监督前所未有的坚强力量。

乡(镇、街道)纪(工)委对辖区内所有村(社区)的监督工作统一安排、统一培训、统一组织、统一开展,实现监督力量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提质增效,有力提升了民情民意收集、基层问题矛盾化解、问题线索发现等监督工作实效。监督职责、监督对象、监督事项等的整合,改变了原来监督力量薄弱、分散、各自为战的局面。

三、实现“四种监督”“无缝对接”

整合运用监督力量,不能是简单的力量集中、力量叠加,而是要做到力量优化配置、职能优势互补、机制优胜劣汰,唯此才能推动基层监督执纪执法走深走实。

工作中,叶县纪委监委注重统筹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种工作力量,既分工负责、衔接贯通,又协调配合、相得益彰,实现监督力量的“无缝对接”。如在开展巡察时,把派驻的力量和监督检查部门的力量适当补充到巡察工作中,按照巡察程序,履行巡察的职责任务。没有巡察任务时,把巡察工作力量调整充实到派驻监督和监督检查工作当中,按照派驻和监督检查程序,履行派驻和监督检查工作职责,增强监督合力,深化监督效果。

与此同时,叶县纪委监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实现“四种监督”的融合。如打造廉情监督网和廉情监督平台,实现了“数据站岗,鼠标巡逻”,探索基层“智慧监督”;廉情监督员成为不走的巡察员,助力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利用廉情监督网开展“一村一画像”工作,对村(社区)政治生态进行“画像”,提升监督效能。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