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母亲的香案
走近复旦
心有香息
济南:明湖荷韵
率真儒雅 大气磅礴
怀念爱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近复旦

 

◎冯惠珍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文化、贸易和航运中心,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而且具有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我到上海的次数少之又少,但感受上海经济发展成果的愿望却始终强烈,能去复旦大学听课,对我更是一种奢望。六月中旬,终于有幸参加了一期在上海举办的干部培训,授课地点恰巧设在复旦大学。带着满满的期待,我来到了这所仰慕已久的高等学府。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52年复旦大学调整为文理科综合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按照课程安排,报告厅里的我如饥似渴、勤学强记,不仅聆听了国内知名学者博采众长、高端前沿的学术成果,学员代表座谈会上更是近距离领教了几位同行学思践悟、孜孜不倦、超越梦想的励志故事。受到他们的启迪和激励,我分秒必争、见缝插针,利用课余、午休时间参观了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枫林校区、江湾新校区。

徜徉在这所学术氛围浓厚、拔尖人才辈出、果红树绿成荫、景色如诗如画的校园,像孩子般新鲜、好奇的我,一次又一次睁大了双眼……

路过教学楼前大型电子屏幕时,我抓拍到一张设计新颖的“校园新闻”画面——“让学习成为我的名片”;经过校园宣传橱窗时,我读到了刚刚更新的复旦大学2016届本科生“我心中的好老师”及“毕业生之星”风采展;探寻校园运动场途中,我抄录了悬挂在路两旁的大红标语“花开六月,莘莘学子惜别母校;万里春晖,律政精英四海纵横”“离开复旦,把回忆和青春一起留下;投身社会,将知识和理想一并带走”……每天在学生食堂享用物美价廉的三餐时,一边排队打饭,一边环视着上下两层宽敞、整洁的餐厅,我真是打心眼里羡慕孩子们幸福安定的求学生活!

翻看着一张张以李兆基图书馆和廖凯原法学楼为背景的留影照片,诵读着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品味着复旦大学校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我恨不能一下子补上此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缺憾,恨不能立刻回到青春年少加入到莘莘学子的行列……

漫步校园,我边走边看边拍,一路捕捉了复旦大学历史、建筑、人物、风貌等几百张倩影,这些不可复制的“作品”将成为我珍贵的记录,被收藏、被分享、被铭记!特别是在请一位读大一的小伙子帮我拍照时,远远跑过来一位女孩,笑着向我问候“阿姨好”,随后对着小伙子问道:“阳阳,是不是你妈妈来看你了?”望着孩子们欣喜的表情,解释了这段被误解的小花絮。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想到他们那种对家长的期盼、希望长辈分享荣光的骄傲,我心中升腾起暖暖的母爱,久久不散!

天高地阔兮,遨游其间;追寻千里兮,不舍昼夜;满目繁华兮,人才济济;日月同辉兮,唯我复旦。复旦,我来了!

在这个毕业季里,我走近草坪,抓拍着身穿毕业礼服摆出各种造型的青春笑脸;我走近荷塘,与才露尖尖角的小荷融为一体。徜徉在自己人到中年才捡起的名校之旅,我欣慰不已,回望不已……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