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特色”打工族的成功绝非偶然
立足传统 勇于创新
在外打工离不开家乡支持
企业发展拼的是技术
不管干啥都得动脑
紧跟市场,不安于现状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3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外打工离不开家乡支持

 

本报记者 王长河

在本报近段时间刊发的“鹰城打工族·‘特色’走四方”系列稿件中,我承担了其中两组稿件的采写任务。先是于2月15日,我来到宝丰县赵庄镇周营和大黄两个村采访,2月27日在日报第二版发表了《从单玩魔术到与卖货相结合》和《年赚百万元,看郑延辉如何玩转魔术人生》;接着3月7日,来到商酒务镇赵官营三村采访,3月9日,在日报第二版发表了《赵官营三村700余农民到云贵川山区照相挣钱》和《李卫东和儿子外出照相一年纯盈利15万元,离不开他的——胆大心细人善技高让利惠客》。

通过这两组稿件的采写活动,我感悟到农民外出打工挣钱增收确实不容易,他们在外都遇到了种种困难,可以说,没有家乡人的支持和村两委会干部的周到服务,他们在外闯荡市场就没有底气,挣钱就不会顺畅。用几位打工者的话说:“在外打工离不开家乡人的支持。”

首先是村两委会通过招商引资,把群众的责任田流转给了种粮大户,让在外打工的村民从黄土地里解放了出来,不再为种田操心,可以常年安心在外打工挣钱。大黄村在外既玩魔术又卖货的村民郑延辉说,他家有4亩多责任田,过去每到收麦种秋和收秋种麦季节,他都要回来收种庄稼,来来回回,每年总要耽误两个月时间,少挣两三万元。自2013年村里统一把2000多亩土地流转出去后,他再也不用操心种田的事了。

赵官营三村在外做照相生意的村民李卫东说,村里把全村2600亩土地流转给了种粮大户,他家的4亩地每年自己不用动手,就得到800公斤小麦和800公斤玉米,一家3口人吃喝不完。他和儿子常年安心在西安做照相生意。秋麦两季不用回来收种,至少在外能多挣3万元。

其次是村干部的周到服务,方便了在外打工村民办事。大黄村和赵官营三村都设立了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凡是在外打工的村民,需要办理临时户口、计生证明、注册工商营业执照、孩子在外上学开具证明等各种证照和手续,只要给村里打个电话,村干部就能全程代办,邮寄到打工所在地。村民不用返乡啥事都能办成,不再为办一点小事,往返几千里路,既耽误了挣钱,又加大了开支。

三是由村干部引导有经济实力的村民,在村里开办与在外做生意有关的门店和企业,当好后盾,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周到的服务,支持特色打工者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近几年,大黄村和赵官营三村根据外出既玩魔术又卖货和外出做照相生意的村民多而集中的实际情况,两个村都办起了相框厂和数十家网购店。在外打工者不管需要啥商品,只要打个电话,相框厂和网购店就及时组织货源,通过物流发送到目的地。李卫东之所以能在西安照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于他使用了本村物美价廉的相框和照相器材,大大降低了成本,使得其在与大城市的照相馆的竞争中占有价格上的优势。

赵官营三村村民夏国杰办起赵官营相框厂后,以低于市场价20%到50%的价格为外出照相的村民提供相框、相纸、彩墨、过塑膜等照相器材,每年仅相框就供应30万箱,按每箱比市场价低85元计算,就可为经营照相的村民降低成本2550万元。同时相框厂每年为20名农民工发放近50万元工资,夏国杰自己每年净赚30万元以上,实现了“三赢”。

家乡人围绕特色打工行业,开办更多的企业和网购店,以更优惠的政策支持在外打工人员做生意,实现互利互惠,在家在外都赚钱,家家户户都增收。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