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番茄红了
父亲肩膀上的童年
麦浪里的金色爱情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6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麦浪里的金色爱情

 

◎孙利芳(河南汝州)

细沙铺就的田间小路,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粼粼银光。徒步走在上面,松松软软的。周围,挺拔笔直的杨树高耸入云,整齐地列队成行,像一道道绿色屏障,手挽手环抱着一片四四方方的麦田。

田头的农家小院里,一藤鲜嫩的黄瓜正在屋檐下向上攀爬,细细的刺、黄黄的花,在绿叶间摇曳。一地南瓜秧正葱茏匍匐,几朵金色的南瓜花举起了小喇叭。一行小葱围着南瓜,向着阳光伸展着碧绿的臂膀。几盆不知名的小花散落在小院里,宛如世外桃源。

这里就是聊城市高唐县清平镇林业新村娄茂太老人的家。

曾几何时,这里“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滔滔黄河奔涌千年,携黄沙多次从这里改道,在孕育中华文明的同时,也留下了沙丘连绵的黄河故道。风沙侵蚀,植被稀少,庄稼无法生长,群众苦不堪言。

无奈之下,1972年,娄茂太背井离乡,孤身闯关东。后来他结识了黑龙江的陈宪华,两情相悦结为夫妻,并生下长子。虽身在东北,但山东故乡却无时不在他的心头萦绕。

1982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正式通过对聊城的造林工程援助项目2606计划。清平镇实行统一规划、连片开发,把植树造林同农业立体开发结合起来,在沙区扎框划方,每30亩一方,由一户承包,每方四周各栽植五行杨树,林间空地由承包户种植果树、粮油、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为鼓励群众进驻沙地开发,制定“3331127”模式:每户承包土地30亩,30年不变,3间房,1口井,镇上给每户解决1300元低息贷款,每方四周的防护林成材后,镇、村、户按1:2:7分成,其他收入全归承包户。

从老乡那里闻此喜讯,娄茂太决定返乡。妻子虽然不舍,但为了爱情,为了两岁的儿子,于1983年6月随他一块儿回到山东。

在沙窝窝里安家,谈何容易?搭建临时窝棚,用低息贷款盖房、打机井、平地、平沙沟、植树造田。两条横沟100多米长,夫妻俩拿着铁镐一镐一镐平整,平出来一小块就赶紧从镇上领树苗栽树。四面各5行,株距3米,行距4米,栽上树苗,再平整出田地种上粮食。

当时树苗太小,一旦刮起大风,沙子很快便将麦苗或花生掩埋。风刮在脸上生疼,打得眼睛睁不开,夫妻俩包上头巾,用手去扒盖在麦苗上的沙。收成不好时,镇上粮所补贴一些,他们再购买一些二级面粉或二级大米勉强度日。两人没有放弃,而是相濡以沫,用农民特有的坚韧和吃苦精神继续植树造林,平沙护田。

几年后,树苗慢慢长大,高大挺拔的杨树终于挡住了风沙。上世纪90年代,他们还完贷款,日子越过越好。

叶黄叶绿,叶落叶生。转眼间,40多年过去了,他们当初种的防护林现在已是第四茬。曾经狂妄肆虐的黄沙,如今温柔地蛰伏在杨树脚下,原来贫瘠的土壤经过多年治理,变成沃野良田。参天杨树不仅是麦田的守护天使,更是娄大叔爱情的见证者和守望者。

如今,娄茂太已经70多岁,身材依然高大挺拔,说起妻子时眼神含情脉脉。我问他的妻子:“当初大叔是怎么把你迷回来的?”她立刻笑着反驳:“不是迷,也不是骗,我是甘愿跟着他回来的。”说着,她的脸上竟泛起了一层红晕。

现在,他们的两个儿子分别在北京、日照工作,大孙子已经12岁。他们的爱情在“天使杨”的守护下,在金色麦浪里甜蜜如初。

娄大叔感慨道:“围墙再高也挡不住风沙,当初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植树防沙固沙,风沙再大也找不到缝隙刮进来了。没有树,就没有良田,没有良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老百姓可不就没了命呀?”

听了娄大叔的话,杨树纷纷举起绿色的手掌,哗啦啦,哗啦啦,弹奏着献给绿色生态大地的乐章。远处,布谷鸟合着杨树的歌声奏起了和弦。丰收,在希望的田野上。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