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百元的捐助
构穗
槐花今又开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4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百元的捐助

 

◎袁占才(河南鲁山)

县慈善协会召开座谈会,参会者多为企业界大佬,其中一位着装素朴、偏坐一隅的老者引起了我的注意。老者名李欣,鲁山梁洼镇人。主持人介绍他的事迹,说他捐款数额虽然不大,仅一百元,却是月月捐,年年捐,自2016年,一直捐到现在。

一介平民,有此善念,令我感动。我准备采访他,会议结束,却不见了他的踪影,一打电话,他说骑着三轮车,已在返家的路上。他说:天快黑了,家里事多,妻子还有病;至于他的捐助,小事一桩,不值一提。

是何动因,让他八年如一日?

正值春浓,我专门去梁洼拜望李欣。一路上,万物铺翠,遍野清馨。李欣家住梁洼南街,一个小院,三间主房,屋内简陋,除了一张柜桌一对沙发,别无他物。

我开门见山,问他何以起念做此善举,李欣一直摇头挥手、微笑不语。问得恳切,这才说出掏心窝子的话,说皆因父母、岳父母的教诲,再是感恩国家的好政策,和平盛世,自己依靠勤劳双手,得以生活幸福,可是还有一些人,免不了有天灾人祸,得众人相帮才能渡过难关。

李欣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其父曾两次夜间得急病。四条街找不来一辆机动车往县城送。无奈之下,乡邻们绑了个担架,6个人轮换着抬,大冷天,用了3个多小时,抬了25里地,赶到县医院,及时做了手术,这才救了父亲。两次都是。父亲87岁无疾而终,生前,老人家一直感念乡邻,千万遍嘱托他,一定记住乡亲们的恩情,要报恩行善。

李欣的妻子叫郭雪,娘家住同一条街,岳父是土郎中,擅治疮痈疔疖,会熬膏药,熬出的膏药全部免费。方圆几十里,连宝丰县也有不少病人赶来求治。家中病人多,岳父忙于接待,天天顾不上吃应时饭。岳父家比李欣家的经济条件稍好些,但岳父嫁女,想法奇特:让闺女找个比自家穷的人家嫁。岳父的理由是闺女嫁过去能当家,不受欺。闺女听爹的话,父女俩都看中了在一条街长大的李欣,小伙子一表人才,踏实肯干。李欣家穷点不要紧,谁不是从穷处过来的?

婚后,夫妇俩合力经营日子。风雨春秋,李欣卖过窑货,开过三轮,赁过架板,售过水泥,现在开了个五金小店。他的经营之道是和善待客,童叟不欺,薄利便民,其所育二子一女都已成家立业。几十年里,夫妻俩虽然没有挣住大钱,没有什么存款,却依靠自己的双手,不愁生计。李欣心里一直惦着老父的话,想着做些更有意义的事。2008年,一听汶川地震,李欣坐卧不安,与妻子一合计,携了一千元钱到县城捐。2014年,妻子患脑梗,落下严重的后遗症,医药费不断,然而,2016年,李欣得知县里成立有慈善协会,立即寻至办公处,允诺月捐百元,至今不辍。我说:你的日子并不宽裕,何必要捐?怎么能坚持这么久?李欣说:社会之大,很多人的生活比我要困难得多,自己虽人微力薄,妻子还有病,但子女安居乐业,孙辈们也都学习上进,自己身在福中,力所能及献点儿爱心,本是分内之事。我说:你还想再捐多久?他说:69岁了,计划再捐十年。

从梁洼归来,我感慨万端。鲁山人传承平民圣人墨子的兼爱思想,自古就有从善尚贤的品格。近年来,县慈善协会在全县倡导“一元起捐,全民慈善,有难就帮”的理念,让慈善的火炬广泛传递。可谓起于村舍,享在民间,充分彰显出了友爱互助、乡风文明的独特魅力。

涓涓细流,汇作滔滔爱河。李欣的百元之捐,仅是小例一件,更多的爱心接力在此不再赘述。唯愿慈善之爱,星火燎原;人间温暖,遍洒各个角落。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