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美(河南平顶山)
说起柳永,一般人都认为他只是一个“烟花巷陌”中“偎红倚翠”的风流才子,其实柳永不仅是宋词的开拓者,还是一个“抚民清静”的好官。
宋仁宗景祐元年,柳永恩科登第,授睦州团练推官,后迁余杭县令、泗州判官、太常博士、晓峰盐监等职。为官后,他恪守臣道,尽忠王事,勤于职守,廉洁奉公,受到百姓爱戴。据清嘉庆《余杭县志·名宦传》载:柳耆卿,仁宗景祐间余杭令,“为人风雅不羁,而抚民清静,安于无事。百姓爱之”。“抚民清静”是古代对官员政绩的高度评价,这无疑说明柳永既爱民又清廉。
初至余杭,柳永便表现出非凡的政治热情和治世才干。他一头扎进山沟沟里,遍访民间疾苦。当他发现余杭县内的百姓文盲极多时,亲自撰写了一篇《劝学文》,在县内广泛派发张贴,号召百姓读书治学。其文曰: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通过柳永劳心治理,余杭县社会风清气正,犯案的人越来越少,冤狱尽消,为此他在词《玉山枕》中写道“讼闲时泰足风情”,对自己的政绩既满意又自信。
因为政绩斐然,为官月余,柳永便被州守和监司连续向朝廷举荐,尽管这次铨选由于侍御史的反对而最后落空,但柳永的好官声却留下了。
在昌国县晓峰盐监任上,柳永关心民苦,拾遗补阙,被《大德昌国州图志》列为“名宦”。最能体现柳永用世之志和政治理想的是他的著名长诗《煮海歌》。
这首古诗堪比白居易的《卖炭翁》,钱钟书先生曾评价:是宋代写盐民生活最痛切的诗。诗中,柳永用细腻而深沉的笔触描写盐民苦难生活。“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原本男耕女织的百姓被逼得既无蚕桑又无耕田,只有靠煮盐度日。为了煮盐,盐民冒着被豺虎吞噬的危险进山砍柴,“朝阳出去夕阳还”,船载肩挑运出来之后,便是没日没夜地煮盐。此间,家里连锅都揭不开,只能借高利贷买干粮充饥。“官租未了私租逼”,煮盐刚偿完官税,私债又逼上门来,于是只好再借高利贷。周而复始,年年岁岁。官府对盐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及盐民凄惨悲苦的境遇显而易见。在这里,柳永已经触及盐民苦难生活的根源,触及最深刻最敏感的政治经济问题。
柳永的人格中体现了关心黎民疾苦、冒死为民请命的儒家人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