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歪脖子
门上的古典之美
烟火里的浪漫
陪母亲吃顿火锅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歪脖子

 

◎李国献(河南舞钢)

小时候,谁家的闺女快要出嫁了,父亲就在院子里选几棵树,请来附近最有名的木匠,好酒好菜支应着,打个板箱、三斗桌和脸盆架子,用桐油刷得能照见人影。母亲纺花织布,做成条纹单子、老蓝被里和方格布衫,再到百货商店里买木梳、镜子、针线笸箩等小物件,嫁妆就齐了。

出嫁那天,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小院里像赶庙会,人流如织,每个人都是一朵盛开的水莲花,不停地摇曳着。阳光洒在身上,和风扑到脸上,按摩着岁月添加的皱纹。喜鹊站在树枝上“喳喳”地叫着,送上一首张清芳的《出嫁》歌。母亲把“压箱钱”塞到箱子角里,锁上如意铜锁,再用红麻绳捆绑结实,等到吉时一到,穿根扁担抬起就走。

娘家人提前定好一帮人当送客,给闺女送行壮威。送客里有本族人、亲戚和抬嫁妆的。本族人和亲戚空着手,是“甩手客官”;送客中有一个“金童”,兜里装着板箱上的钥匙,是“带钥匙的”;有两个“玉女”,跟随新娘上了婚车,是“送亲女”;那些抬嫁妆的就是“歪脖子”。

歪脖子虽是下力人,也是主家精心挑选的,都是村里长得帅气的小伙子,一个特长必须是有的,那就是能喝酒。闺女被婆家接走后,送客随后也出发了。歪脖子抬着嫁妆晃晃悠悠走在前面,送客空着手悠哉悠哉跟在后面,一长溜纽扣上系着红线标记的送亲队伍走在乡间小路上,欢声笑语流淌一路。天空的小鸟唱着歌,路边的野花笑盈盈,歪脖子抬着传承了几千年的华夏文化,扁担在肩头上倒腾来倒腾去,左肩抬时头向右歪,右肩抬时头向左歪,这就是歪脖子的来历。

娘家人是贵宾,歪脖子也不例外。主客必须坐在堂屋正当门,称为“正桌”;歪脖子被安排在厢房里,称为“偏桌”;凑份子的人坐在帐篷里,称为“坐席”。礼炮响过,宾客入座,酒席就开始了。当地有个习俗,亲家相距再远也不能留客过夜。所以,正桌上的长辈很谨慎,一般不喝酒,陪客很轻松,耍耍嘴皮子就可以了。偏桌就不同了,歪脖子拼命地喝,陪客就遭殃了,一阵“五魁首”“六六顺”……舌头就大了。主家最怕陪客醉中失态,引出事端,赶紧找人替下来。又一阵“车轮战”,第二梯队又趴下了。陪客不停地换,酒瓶不断地空,直到主家敬完酒,照客端着托盘给正桌上的领头人奉上两次红包,发话开饭了,歪脖子依旧吆五喝六。

太阳偏西了,歪脖子喝高了,不胜酒力,歪歪扭扭往回走。半路上,领头人把红包发给大家,歪脖子拆开一看,里面包着五角钱,高兴得嘴角裂到耳根后。

半个世纪过去了,时代变了,嫁娶的格局也变了。嫁妆不用抬了,婆家的车队开到家门口,新娘、送客、嫁妆统统接上车,歪脖子也成了“甩手客官”,酒照喝,红包照拿,就是不见五角钱的红包了。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