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时评
3上一版
 
乡村振兴需要无数个努力追光的人
爱心车队彰显军人本色
局长秀
钢琴冷
如厕难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钢琴冷

 

⊙家祥

销量断崖式下滑、培训市场不景气、教师遭遇收徒难……钢琴行业的寒冬非一朝一夕造成,“钢琴热”降温的背后是家长理性的回归。

学钢琴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素养,一度是“艺术”“时髦”“高大上”的代名词。它是有门槛的,一架钢琴动辄好几万元,就算租一架或者去琴行练琴,培训、进阶费用对一般家庭来说也是重磅开支。

不少80后、90后曾被父母逼着学琴,或出于培养特长兴趣,或盲目攀比,或虚荣心作祟……如今,他们用人生经验说明,如果走不了专业的路子,只学个皮毛,对今后的发展影响微乎其微。外卖小哥等单间隙弹钢琴,电话响了拔腿就跑,这就是生活。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特长生招生,取消体育、艺术中考加分,功利性学琴退潮。有了二胎、三胎,加上生活压力,为人父母的80后、90后有点卷不动了,不少人理念有了变化:以前希望孩子多才多艺,如今不再热衷非兴趣学习,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就好。别忘了,体育在中考总分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学钢琴,费钱费时拼毅力。如果只是玩玩,将来露脸表演的机会少,不如二胡、吉他、笛子等趁手。孩子有天赋,能学出名堂,当然乐见其成。但“学霸”大多是“限量版”,“半途而废钢琴吃灰”的例子可不少。

钢琴承载了一些非艺术、非性情的东西由来已久,随着“钢琴热”降温,大浪淘沙,留在琴凳上的琴童真正尽情享受音乐,钢琴也就回归了本位,这是艺术之幸。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