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我与平顶山晚报 | 我城我事
我与平顶山晚报 | 《平顶山晚报》让俺成了“写家儿”
我与平顶山晚报 | 无声的爱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与平顶山晚报 | 《平顶山晚报》让俺成了“写家儿”

作者:张志立
河南平顶山人,喜欢写写画画,习作散见于《河南日报》《教育时报》《平顶山晚报》等。
 

周围不少人都说我是“写家儿”,但他们不了解我对阅读的狂热。这其中,《平顶山晚报》是我最喜爱的报刊之一,而且对我的写作之路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起初读晚报,更多的是欣赏。总以为:写稿子的,不是记者就是作家,咱啥都不是,那就好好当老师。于是,我把晚报上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自己品,然后再推荐给学生用。

时间长了,想在晚报上“发一篇”的种子发芽了。我发现,晚报就是办给老百姓看的,发的稿件也大多是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终于有一天,我吃了豹子胆,说是骑自行车带自家小姑娘“兜风”,实际上是给晚报投稿去了。在报社门口看到和邮局差不多的投稿信箱,连问也不敢问,塞进去扭头就走。

非常惊喜!这篇稿子后来被“家庭”栏目采用了。编辑林卫东,题目是《女儿的“古筝”》。那一天,是2006年3月16日,星期四,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

有了这么一次经历,激情宛若汽油被点燃。刷刷刷,《女儿去了WC》一气呵成,我这次的投稿目标是晚报的副刊版。为了追求成功率,写完并没有匆匆忙忙去报社,而是放进抽屉沉淀了几日再读再改,循环反复几次才放飞。结果真的又被采用了,编辑杜跃磊。

就这样,薄薄的一层纸,被两篇习作捅破了,写作的劲头更足了。《车上有老师》,编辑董佳理;《父亲》,编辑吴琪;《一棵小白杨》,编辑刘稳;《凝望》,编辑王会静;《家在滍阳街》《冬天的不期而遇》等20多篇习作先后在晚报发表。而那些从未谋面的编辑老师,更是给了我满满的信心与无限的力量。

心窗打开了,放飞的风筝也飞得更高更远。此后,我又在《光明日报》《河南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教育时报》《新课程》《德育报》等1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

我一直想,假如没有晚报编辑老师无私的鼓励与帮助,我还会有今天吗?肯定地说,没有!在此,我把敬意献给晚报每一位辛勤敬业的编辑老师。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