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与平顶山晚报 | 征文启事
梦想起飞的摇篮
追光筑梦向未来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3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光筑梦向未来

作者:郭明远
河南宝丰人,爱好写作、摄影、书法,平顶山市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现供职于宝丰县融媒体中心。曾在各级媒体发表散文、小说等80余万字。
 

斗转星移,转眼间,《平顶山晚报》迎来了创刊30周年,我也与《平顶山晚报》携手走过26载。

曾记得,1997年夏,我到单位从事外宣工作。上班第一天,领导来到我的办公桌前,对我语重心长地说:“学写新闻,要多采访,多练笔,多看报,多揣摩……”紧接着,他把一份带着墨香的《平顶山晚报》递给了我。自此,《平顶山晚报》成为我了解平顶山的一扇窗、工作上的一位良师益友、人生起锚扬帆的港湾。

寒暑易节,沐光而行。我在干中学、学中干,与《平顶山晚报》的老师们结下了深情厚谊,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一篇篇文章陆续在《平顶山晚报》上发表。

工作之余,我制作了两个剪报本,一本剪贴在《平顶山晚报》上刊发的好文章,一本剪贴在其他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日积月累,几年后,我收获了厚厚的剪报本。至今,我的书柜里还保存着已经发黄的剪报本。每当看到那些文章,我就会想起与《平顶山晚报》一起走过的岁月。那些让我难忘的日子,那些新闻路上的一串串足迹……

犹记得,2000年5月12日,我与常洪涛老师写的《勇斗歹徒一声吼 满车乘客“争出手”——孙天成:“喊”出一车正气》在《平顶山晚报》头版头题刊发,听到身边群众纷纷为孙天成的临危不惧、见义勇为拍手叫好,我更坚定了写好新闻的信念。

行而不辍,荣光随行。1999年,我创下了在《平顶山晚报》月发稿16篇的成绩。1997至2002年,我连续六年被宝丰县委宣传部授予十佳通讯员称号,并被省市行业部门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曾有一段时间,我离开了外宣岗位,但我对《平顶山晚报》的感情没有改变。只要有空,我就会找来《平顶山晚报》仔细阅读。有感于在基层遇到的感人故事,我常在夜晚的台灯下任思绪飞舞,那些所见、所闻、所感,如一股股小溪,从我大脑中汩汩流出,汇成一篇篇散文。《老院的那棵红椿树》《三间房》《雅集石记》《乐天故居官衙村》《文峰古塔耀中原》《夏游汝江禅寺》《海棠花开》《韩店唢呐》《老街豆腐坊》等相继在《平顶山晚报》首发。

《老院的那棵红椿树》在《平顶山晚报》刊出当日,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郭法便打来电话,他激动地说:“我正在看你的文章,写得太好了!写出了我的感受!”电话那头,79岁的郭老师激动地读起了文章中的一段,竟至哽咽,我听着,眼泪也滚落下来。

《文峰古塔耀中原》在《平顶山晚报》刊发后,一位在县城工作的朋友看后感慨地对我说:“我生在宝丰,长在宝丰,不看文章不知道,咱宝丰的文化底蕴竟这么厚重,我抽空一定去看看!”听着他惊喜自豪的言辞,我也很高兴。

26年来,《平顶山晚报》如阳光温暖了我,如慈母哺育了我,如恩师教导了我,如挚友帮助了我,使我从《平顶山晚报》的一名忠实读者,成长为一名通讯员、一名文学爱好者;使我在人生道路上向着梦想快乐成长。

流年笑掷,未来可期。未来,无论前方的路有多远,我都会与《平顶山晚报》一道,心连心,肩并肩,手挽手,砥砺前行;无论前面的路多坎坷,我都会与《平顶山晚报》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生活,用手中的笔,去描绘鹰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