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龙潭沟秋韵
又见菊花黄
高龄秋裤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1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潭沟秋韵

 

◎李人庆(河南鲁山)

过了霜降,龙潭沟的色彩愈加丰富。

龙潭沟在四棵树乡正南,是自南向北绵延而来的两条山脉夹出的一道沟壑,山壮美,水灵秀,先平缓,后险峻,曲折蜿蜒,一步步引人步入佳境。

当一缕霞光从东边的山顶照射过来,龙潭沟就被镀上一层柔和的金光。山上山下,河流两岸,黄栌的叶片像是燃烧的烈焰,一簇黄栌就是一堆篝火。漫山遍野的栎树叶子也由绿变黄,再变红,红黄绿交相辉映,像是穿上了嫁衣。

路的尽头,一条悬在半山腰的水渠,像一根游走的丝线,淙淙流淌着一渠清水。那是“农业学大寨”时村里在半山腰的石壁上凿出的一道灌渠,渠水四季不断,滋润着下游的百亩农田。

此时,脚下已不再有路,石砌的渠就成了行人的通道。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尺余宽的渠帮之上,一边是陡峭的石壁,一边是丈余深的河谷。仰望,群山苍茫,层峦叠嶂,五彩斑斓;低头,怪石嶙峋,河水蜿蜒,波光粼粼。柔韧的藤条从头顶垂下,灌木的枝丫在身边摇曳,各色叶子交错着,红绿相间,紫黄交融,伸展过来的枝条会在不经意间拂上你的脖颈或脸颊,像是着意亲近远道而来的客人。

沿水渠踽踽而行,一座陡峭的山峰拔地而起,与峡谷两岸聚拢过来的峰峦融为一体,头顶的天就显得小了,远远望去,流水也突然不见了踪影,只有“轰轰”的水声在峡谷里回响。

峰回路转,顿觉凉气扑面而来,眼前也豁然开朗。一挂百米高的飞瀑,从两山的夹缝里腾空而下,像一条练带,攀岩走壁,悬挂在光滑的石壁之上。虽是深秋枯水季节,没了夏季飞雪卷雾、雷霆万钧之势,但依然飞珠溅玉,震撼人心。此潭名曰“缸口潭”,三面皆为陡峭的花岗山体,石壁如削,一汪碧水汇聚在圆形的石潭之内。那清冽的泉水似乎不愿在幽深狭窄的石潭里过多停留,翻卷着洁白的浪花急切地奔涌而出,在接近下一个石壁的地方,一部分流进人工开凿的水渠,更多的则再次飞身而下,汇入另一潭碧水。

龙潭沟由簸箕潭、缸口潭、龙潭组成。簸箕潭在最上游,静谧,清幽,因形似簸箕而得名;缸口潭地势险峻,壁立千仞,只可远望,不可近前。最下方的龙潭白沙碧水,静若处子,不时有鱼儿悠闲地往来。在水潭正前方,一座同样陡峭的山峰挡住了去路,潭水在此折身向北,一路奔向清水河,最后注入大沙河。

这一高一低两潭碧水,一个热烈奔放,一个恬静幽美,倒映着人影山形,辉映着蓝天白云,还有悬崖上五彩斑斓的灌木树丛。放眼四周,峰峦交错,嵌入石缝的杂木、荆棘,叫不上名儿的古藤野草,或火红,或金黄,或浓绿,勾勾连连,丛丛簇簇,左看,右看,都像一幅画。

在龙潭的出口处,一块酷似船形的巨石横亘在怪石嶙峋的河边,东侧半山腰有一巨石,色微红,状如龟,无头,当地人称“老鳖石”。美丽的地方总会生长出美丽的故事,关于这些奇特的景观,也有着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传说当年龙女出游,遣一夜叉巡视,偏一砍柴的李姓老汉躲在树荫下歇息,粗心的夜叉没有发现。当两个夜叉撑着一只花枝招展的小船,一位天姿国色的妙龄少女端坐船头尽情嬉戏时,有哮喘病的李老汉一声咳嗽,惊得龙女花容失色,撇下游船,匆忙回宫。听完禀报,龙王大怒,当即斩杀了巡视的夜叉。是夜,电闪雷鸣,暴雨如注,龙潭沟洪水泛滥,沟满壕平。及次日,洪水消退,龙女乘坐的游船化成石形,被斩首的夜叉则变成了一只无头的乌龟,悬在河边陡峭的悬崖之上。

龙潭沟是美的,美在天然,美在质朴,四时皆宜。且不说春天的山花烂漫,只那红白相间、开满沟谷的油桐花,就把这里装扮成了童话世界。还有那夏日的清凉,冬日的洁净,无不让人流连忘返。近年来,随着“龙潭花溪”民宿项目的开发建设,这里的游人愈来愈多。

此时,冬将至,秋未去,阳光暖暖的,头顶那方蓝天悠然游牧着几朵白云,四面的山峦流光溢彩,坐在当年龙女的游船上小憩,看飞瀑流泉,听水声轰鸣,飞珠溅玉般的潭水随轻风飘来,多情地栖落在发上和眉梢,不知不觉中,也就醉了。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