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叶县余庄遗址让他们很惊艳
野生松露现身鲁山
万人相亲大会开始报名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10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相聚鹰城
叶县余庄遗址让他们很惊艳

岳洪彬(右一)等专家学者查看出土文物
 

□记者 王春生 文/图

本报讯 10月13日—15日,“2023夏文化论坛——年代学研究”在我市举行,与会数十名专家学者围绕夏文化科学测年、夏文化的来源与形成等进行深入探讨。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实地考察叶县余庄遗址等,对我市夏文化考古发掘取得的成果惊叹不已。

叶县余庄遗址位于叶县盐都街道余庄村,是一处龙山文化遗址,距今约4000年至4400年。在遗址中一些贵族墓葬发现了对中华文明起源、夏文化等学术课题研究有重要意义的带有礼制色彩的成组器物,这在河南地区极为罕见,引发广泛关注。余庄遗址已被确定为河南地区最大的龙山文化遗址。

10月15日上午,当与会相关专家学者赶到余庄遗址时,现场一些考古工作人员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考古发掘。

该遗址考古发掘负责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伟华介绍了最初的发掘情况。他说,在这个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墓葬已有90座,一座被命名为M10的墓葬最为重要,是当时河南境内已发现的随葬器物数量最多、等级规格最高的龙山文化墓葬,应属于高等级贵族墓葬,研究价值极高。

在距M10墓葬不远处的一处探方里,经过清理的地面上已露出一些陶制品。在观看时,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很快发现附近一短截筷子状的物品是石镞,他说石镞就是石箭头,是石器时代一种常见的狩猎工具,多见于地层中,“能狩猎,也能打人”。

叶润清是第二次来余庄遗址,他认为余庄遗址的发现和考古成果相当重要,“这个遗址规模很大,同时发现了一批高规格的墓葬,成组的陶器显示墓主有等级,说明当时这里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

在观看余庄遗址库房里的发掘展品时,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张立东被一组组小杯子和高柄杯所吸引,他告诉记者低的就叫杯子,高柄杯叫觚,一个用来饮酒,一个用来倒酒,“说明当时这里的居民已经比较富裕了。”

展品中一个三足陶罐引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岳洪彬的关注:“这个陶罐明显带有南方文化的痕迹。”

库房里一件修复好的褐红色细高器物引人注目,器物高约30厘米,3个尖细足,造型美观。吴伟华说,这件源自于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酒具,名字叫鬶,“余庄遗址里发现不止一件这样的器物,说明当时有大汶口的东西传到这儿了,显示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这些展品让岳洪彬颇感惊艳,他说,自己是第一次来余庄遗址,遗址的发掘成果和地位特别重要。首先是地理位置很重要,位于大别山与桐柏山地带的一个南北通道上,显然是扼守南北交通要道上一个重要区域,同时遗址规模大,墓葬规格高,“这里应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时期的核心区域,与南方江汉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区域,遗址是公元前2400年到2100年,正好与夏文化相连接。”

“学术界如今提出先夏文化,在夏王朝建立之前,所创立的文化到底在哪儿,目前还在探讨过程中。”他认为,叶县余庄遗址的发现将会是探讨夏文化之前中原地区早期国家雏形形成的重要因素。

吴伟华说,目前余庄遗址仍在发掘中,“希望能获得更重大的考古成果,围绕中华文明起源、夏文化研究等重大历史课题不断取得新突破。”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