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献(河南舞钢)
舞钢市建中广场边的树荫下,每天都有一名衣着朴素、年近八旬的老人守候在那里,为大家修理自行车,提供便民服务,他就是关师傅。
关师傅1964年应征入伍,在新疆伊犁某部当后勤兵。长期的后勤工作,使他熟练地掌握了机械修理技术,培养出了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军人作风。1989年他转业到舞钢市生产资料公司工作,收入稳定,日子过得很安逸。然而,在部队风风火火干实事的他,坐在办公室里品茗看报浑身不自在,病魔乘虚而入,身体出现了问题。2002年,单位照顾他,让他提前退休了。
关师傅是个闲不住的人,一闲下来就生病,正应了孟子那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病退后,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他“重操旧业”,把从部队带回来的机械维修手艺和助人为乐精神放在广场边上。每天吃罢早饭,他踏着晨曦用一辆破旧的架子车把修理工具、小凳子运到广场,把气筒放在马路边上,把小凳子摆在树荫下。
谁的车子没气了,就拿起路边的气筒打几下;谁遛弯走累了,就坐在小凳子上歇一会儿,就像到了自己家;谁的自行车坏了,就把车子丢给他,从不讨价还价。大家都知道如果不更换零件,随便留下几个辛苦钱就行;如果更换零件,关师傅只收零件费,他的人品和技术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修车的活儿很忙,关师傅屁股不着地,像个陀螺,从日出转到中午,接过老伴儿按时送来的午饭,他填饱肚子接着转。直到太阳落山,他才披着晚霞拉着车子回到家里,幸福挂满全脸,快乐传给全家。
有一次,我从他的摊前路过,见他手头没活儿就坐下来与他闲聊。关师傅是个健谈的人,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板,一股脑儿把他当兵、转业、退休、修车的事全部倒出来,很家常,也有条理,使我对这个经常见到的老人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他就是树立在广场边的一幅“标语”,向人们传递着满满的能量。
我见很长时间没人找他修车,就感叹道:“现在电动车多了,自行车少了,修车的钱也不好挣啊!”
他说:“我是军人出身,退伍不褪色。修车只是一种爱好,利用自己的手艺为大家做些好事,既增加了收入,也锻炼了身体,心里敞亮,不易生病。”
是的,他的两个女儿早已出嫁,都有工作,日子过得很幸福;他和老伴儿也有退休工资,吃穿不愁,不指望修车挣来的蝇头小利,只是把修车和助人当作一剂养生良药,天天饮用。
别人像他这样的年龄,已经力不从心,在家安度晚年了。他身体依旧硬朗,冬天冒着严寒、夏天顶着酷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为路人修车,提供服务。他还自信地对我说:“小车不倒只管推,还能干几年。”如果不是爱好和信仰支撑着他,他如何能够早出晚归、乐此不疲几十年?
正是这种坚持,让他的机体得到了锻炼,精神得到了陶冶,病魔像老鼠见了猫,躲得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