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天元(四川南充)
五一假期,重庆,一个火锅店。点好菜,我随手把菜单交给服务员,谁料她突然对我说:“我在哪里见过你!”
我不由把身子向外挪了挪,有些吃惊。抬头,见一个约四十岁的女子,朴实,微胖,一双眼睛正发出疑惑而期待的光芒。这张面孔对我而言是全然陌生的。
我笑了笑,没有出声。这个姑娘肯定认错了人。我怕她尴尬,笑得有些克制。依我往常的个性,我会哈哈大笑,或带着自嘲,或夹着鄙夷——这是多么俗套的情节,在远离家乡的地方,竟然有陌生人搭讪,套路还如此庸常。
我问她老家所在,她热切地回应我,具体到她生活的垭口。我心头一热,竟然是离我老家不到50公里的地方。这也算是缘分。至于见过没有,万千红尘,芸芸众生,偶然必然,我不敢贸然地肯定或者否定。她咬定见过我。我含糊着与她应答,其实有些防备,一时疑惑她殷切的背后是否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我突然嘲笑自己:如果冷漠,我会不会鄙视她的势利?
想起读书时有李姓同学和她老家是同一个地方,我试着探寻:“你姓李?”
她惊喜地差点叫起来:“你怎么知道?你想起我来了?”她不等我回应,开始诉说到这座城市的“故事”。在这里,她已经待了很多年,待遇不错,一切都挺好。然后她向我求证,你认识谁谁谁吗?那个谁谁谁在哪里工作。那些陌生的名字,我一个都没听过。我摇头,她有些不甘心:“那我们一定在某趟车里见过。”
我很多年都没乘过公交了。如果时光倒流二十多年,从县城到老家,挤车倒是常见的镜头。只是谁会记得人世间无意中的一瞥?
她在旁边服务,看我们吃得欢快,略微沉思一下,说:“我给你们加一份莴笋。”菜已经足够,我赶忙谢绝。她笑着说:“莴笋挺好吃的,我送给你们,不要钱。”然后转身进了厨房。
这个间隙,坐在对面的儿子笑道:“想不到这座城市如此好客!”
我察觉出儿子的语气透着欣喜。这个五一假期,我们选择到这座城市度假。站在人潮汹涌的陌生街头,一时不知道前行的方向。就在犹豫的当下,一个穿制服的人走到我们跟前,问询我们的去处,然后给予热情地指点。
按往常习惯,我会本能拒绝,我怕热情的背后隐藏着难以察觉的陷阱和骗局。尽管他身着制服,但制服并不意味着正义和良知。但我还是相信了他,顺着他指点的方向,一个转弯,就到了预订的饭店。
很多年,我都怕“和陌生人说话”。我的内心,担心着陌生带来的伤害和欺骗。多年后,我才真正明白:如果没有贪念,陌生人哪能带来伤害呢,况且人的一生免不了与陌生人的分工或合作。“刀子”出自所谓的朋友,才让人防不胜防。
这个问题我从没和儿子讨论过。按照常理,他大学毕业,开始经历风雨,应该了解生活的真相。只是真相太残酷,我不忍亲口告诉他。我真心希望他既不活在假象里,也不活在真相里,而是活在希望里。
可能今天,儿子也被突如其来的温馨感动。这样的场合,让他心无戒备,任由信任潜滋暗长。其实好长一段时间里,他有些沮丧,特别是那一场考试下来,对人和人的相处不甚惶恐。我任由他把自己关在门内——实在也爱莫能助。我知道有些苦只能他自己尝,人生路得自己走。这是成长,也是裂变。
莴笋上来,很清香。我们大快朵颐。结账时,小李给老板打电话给我们打了六折。她把我们送到门口,挥手再见,我竟然看见她在用衣袖揉搓眼眶。我不知道她到底认错人没有,或许我们真的见过。在与她告别的同时,我内心一颤,认识到自己和他人都是复杂的个体,我没读懂他人,也没读懂自己。真相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内心又升腾起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