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废纸与废铁
白菜疙瘩
春日访古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3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菜疙瘩

 

◎刘玉美(河南平顶山)

泡一杯清茶,翻开报纸,“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主题语映入眼帘,勾起我埋藏心底多年的往事。

那是1961年春季,全国粮食恐慌,人均口粮每天只有6两毛粮,学生的生活是“瓜菜代”。然而,哪来的蔬菜?没有菜,吃不到盐,这对正在长身体长智力的青年学生来说怎么能行呢?于是,学校发动学生挖野菜,食堂把野菜拌一点点玉米糁,再加一点盐巴,而后放在大方笼里蒸熟变成了“发糕”。由于“发糕”软得拿不起来,炊事员只好用碗扒着分给学生吃。一到中午,饥肠辘辘的学生便排着长队领“发糕”。“发糕”虽然难吃,但也得吃下去。饥饿的记忆刻骨铭心,当时粮食匮乏的程度,非亲历者不能体会。

由于长期不食蔬菜,严重缺少维生素,学生们普遍存在贫血、乏力、头昏、失眠等症状。一次刚下课,一个同学刚出教室就突然发晕,眼睛瞬间失明,腿一软,“扑通”一声倒地了。同学们急忙把他抬到医务室,等了好久,他才慢慢醒了过来。校医仔细检查后说:“营养不良,体质太差,贫血,直接原因是长期吃不到蔬菜缺乏维他命(维生素)引起的短暂失明症。”

“失明”事件后,校医的话成了我的心病。一次下课,我路过教师小食堂门口,突然发现垃圾堆上有一小块白菜疙瘩,看样子应该刚扔不久,还湿漉漉的。我立刻想到:白菜疙瘩毕竟是蔬菜,含有维生素,比干野菜好多了。

想捡起来,又怕别人看见。我就站在不远处,等同学们都进了教室,才回到垃圾堆边迅速捡起那块白菜疙瘩,也不管脏不脏,装进衣兜就跑。

午饭时,我吃完一小碗“发糕”就去了茶炉房,从衣兜里掏出那块半个蒸馍大小的白菜疙瘩,用清水冲净后,放在碗里用开水泡了一会儿,然后啃了起来。虽然没有盐味,但感觉脆生生、甜丝丝的,比起扎嘴又难嚼的干野菜好吃些。可能是“饥不择食”,如今回想,那味道比现在七八元一斤的红富士苹果都好吃。

时光飞逝,流年匆度。如今,我已身居城市,儿孙都有了,生活也富裕了,吃不愁穿不愁,但我养成了一个习惯——舍不得倒掉一点剩菜剩饭,几粒米饭掉到桌子上或馍渣掉在地上,马上就要捡起来放进嘴里;做白菜时总爱把白菜疙瘩嫩的部分切成细丝一块下锅。然而,儿孙们并不了解我们这代人年轻时经历的苦难。

一次,接孙女嘉嘉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问嘉嘉中午吃啥饭。“大米饭。”嘉嘉今年7岁,已经很懂事了,她说,“菜要胡萝卜炒肉,或者炒鸡蛋。”

“嘉嘉,你吃过白菜疙瘩吗?”我解释说,“就是你妈妈炒白菜时扔掉的那个白菜根儿。”

“爷爷,你没搞错吧?”她先是惊讶,而后质疑白菜疙瘩“能吃不”。

“能吃,爷爷上学时就吃过。”接着,我边走边给她讲述关于我和垃圾堆上那个白菜疙瘩的故事。

嘉嘉认真地听着,一声不吭。我讲完后,她忽然提了个问题:“爷爷,你小时候吃过面包吗?”

“没有,那时候没有面包。因为没有粮食,不要说面包,就是蒸馍也没有卖的。”我答道。

嘉嘉想了想,说:“所以,老师要我们珍惜粮食,没有粮食就会饿肚子。”

说话间,我们回到了家里,嘉嘉先去写作业了。我把早已焖好的米饭开盖晾着,又摆上炒锅很快做好了一个菜——胡萝卜炒肉丝。

“嘉嘉,吃饭了。”

“哦,好香啊!馋死我啦。”

平时,嘉嘉吃饭爱掉“饭巴儿”。可是,这顿饭她不挑不拣就吃完了,碗里一粒米都没剩,就是掉到饭桌上的几块肉丝和胡萝卜片也被她捡起来吃了。

我高兴地说:“嘉嘉今天表现很好,没掉‘饭巴儿’。”

她笑着回答:“我要和爷爷一样,也来个光盘行动。”

接连几天,她吃饭都是这样,有时还会督促她的妹妹:“乐乐,你的饭要吃净,看姐姐一粒米都没掉下。”

看着两个孙女幸福而天真的样子,我很欣慰,当年那一块白菜疙瘩没有白吃。如今吃什么有什么,再也不用为缺乏维生素而担心了。但是,在惬意地享受舌尖美味的同时,我们应该以苦难的名义想想幸福,珍惜每一粒粮食和每一分钱。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