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地下锅盔
柿子树,冬天里的一抹暖色
烟囱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下锅盔

 

◎李国献(河南平顶山)

锅盔是烧饼的“近亲”,是再普通不过的民间面食。它的出身决定了它“土”得掉渣儿。相传,唐高宗时期,大量征用民工修建乾陵,很多民工在饥寒交迫中倒在工地上再也起不来了。一天,有一个民工突发奇想,偷偷把发好的面放在头盔里烧火烙饼,没想到烙出的饼焦香可口。不经意间一道美食诞生了。锅盔根在三川,枝散九州。家乡的锅盔最好吃。

我的家乡舞钢市尚店镇被誉为中州名镇,因西汉时期尚氏兄弟在此开店而得名。尚店镇地处舞(舞钢)泌(泌阳)方(方城)三县交界处,自古是民生商品集散地。这里的锅盔是当地三大名吃(硬面锅盔、五香牛肉、瓦罐饺子)之一,吃过一次终生难忘。

我第一次吃锅盔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那时候,国家经济运行被装在计划的“笼子”里,粮油统购统销,布匹等关系民生的物资都是凭票供应。卖锅盔自然是“灰色”交易,锅盔被戏称为“地下锅盔”。卖锅盔的小商贩整日做贼似的与税务人员“捉迷藏”。这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生意人是地地道道的“三无”商家,没有固定店铺,没有门楣招牌,不敢大声叫卖。像打游击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胳臂上挎一个竹篮,上面盖一块干净的白布,女的惯用一个方巾遮着半个脸,神秘地穿梭在集市上。如果不开口,谁也不知道他们是卖锅盔的小商贩。然而,他们探头似的眼睛只要捕捉到那些看着像有钱的人,或者是身后跟着小孩儿的人,就连忙凑上去,压低声音问:“要锅盔吗”?那时候的寻常百姓谁也不舍得买块锅盔来享用,所以,卖锅盔的小商贩一般都是生意惨淡。

记得有一年放寒假的时候,一大早父亲便把白菜剥得干干净净,装满一挑子,准备担到集市上换取买年画的钱。那时候的百姓生活再苦,门神总是要请的,那仿佛是过年的全部。当东方露出一抹红云的时候,父亲特许我去集市上“见世面”。父亲担着白菜忽悠忽悠在前边走,我甩开臂膀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一会儿,父亲便脱掉棉衣,让我披在身上。热腾腾的蒸气从父亲的脊梁上冒出来,随着薄雾缓缓飘上天空,那就是父亲心中腾起的希望。

集市上人流如织,车水马龙。父亲的白菜卖相好,出手快,一会儿工夫就卖完了,父亲小心翼翼地把买年画的钱装在内衣兜里。刚要离去时,一个眉清目秀、相貌端庄的姑娘走到父亲跟前,左顾右盼之后,轻声细语地说:“买块锅盔吧!给孩子吃,两毛钱一牙”。那声调几乎是祈求。父亲把眼光移到我的脸上,表情让父亲读懂了我的心思。父亲迟疑一会儿,终于咬咬牙,跺跺脚,从尚未捂热的卖菜钱中抠出十分之一,给我买了一牙锅盔。那锅盔像甲骨文里山字的“主峰”,近乎三角形,很小,却沉甸甸的。

那一天,仿佛太阳比往日落得早。到了晚上,我躺在被窝里还在回味锅盔的味道。已经听到父亲的鼾声了,我仍在数着窗外的寒星。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