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高考记忆
3上一版  下一版4
 
疫情下为梦想而战
备考冲刺紧张到得“胃病”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7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情下为梦想而战

 

讲述人:李佳炫

年龄:18岁

参加高考时间:2022年

7月23日,我终于等来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值了。经历了3年疫情,真的感觉我们这届考生太不容易了,高考也成为大家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

努力:只为遇上更好的自己

我是市一高的一名理科生,同时也是一名艺考生。艺考之路看起来很光鲜,但其中的艰辛只有走过才能体会。

我觉得艺考是自己人生的第一场历练。我打小喜欢音乐,进入初中后,因为学业紧张,被迫中断了。直到高中,我才重拾艺术梦,每天穿行在校园和艺考学习之间,总希望时间能够慢一点再慢一点。

高三上学期我基本处于专业课学习中,声乐老师肖宗恒一步步指导我的专业课学习,让我顺利通过了省统考,也让我离梦想中的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更近了一步。

2021年12月初,家人陪我去了北京,开始备战中央音乐学院专业课的学习。来到这里后,我才知道自己的差距,尤其是专业知识学习和答辩。刚开始学习的每一天都很煎熬,我感觉太难了,甚至萌生了退意。肖宗恒老师经常打电话指导我如何学习,给了我很多鼓励,告诉我既然选择了就不要中途退缩,坚持到底,别给自己留遗憾。

于是,从那之后,除了正常的专业课训练,我每天都会和同伴互相出答辩题,然后用手机边说边录,再把语音转换成文字,把一些“嗯”“啊”之类的语气词用色块标注出来,下次尽量避免。就这样,经过一个月的不间断训练,我的语速渐渐跟了上来。在无数次地推倒和自我重建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同时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艺考:实力与心态的较量

今年2月22日,我正式迎来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初试,写一篇1500字的论文,结合北京冬奥会和春晚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无形中也考验了我文化课的水平,我拿到了初试第二名的好成绩。

3月26日、27日是复试,因为疫情,复试在线上进行,全程录像,整个考试过程都不能离开摄像头范围。内容是小组讨论,考题是随机抽取的,根本没有太多的思考时间。面对线上二三十位老师,我当时介绍的是家乡的马街书会。

我很小就去过马街书会,对马街书会一直很关注,通过《平顶山晚报》阅读过马街书会的很多报道,没想到这些课外知识的学习对我艺考起到很大帮助。通过这次考试,我还发现,市一高的教学模式也让我受益匪浅。从高二开始,学校实施课改,我的班主任赵雯琼老师率先在班里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大家每天在互相探讨中学习知识。中央音乐学院第二场考试恰好是小组讨论,这与学校推行的教学模式十分吻合。在这一考试环节,我再次顺利过关,并取得了好成绩。若不是文化课学习模式的训练,我很难在考场上从容应对。

现在回想,艺考真的是一场实力与心态、毅力和能力的较量。3月29日,第三场考试结束后,我终于回到了平顶山、回到了我熟悉的课堂,开始迎接高考文化课的复习备考。

等待:煎熬中充满期望

根据往年惯例,中央音乐学院的成绩一般会在5月份公布,虽然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对我来说却极其漫长。

5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我正在班里学习,赵雯琼老师站在门口冲我摆手,我以为是找我谈话,没想到出来后老师激动地告诉我,校考成绩公布了,我已顺利通过。这一消息让我激动了好几天,班里的老师和同学们也为我感到高兴,这无疑给我吃了一个定心丸,我备考文化课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那段时间,我每天跟着老师的备考节奏认真学习,成绩逐渐稳定下来。也许是有之前参加艺考的经历,我不再畏惧困难,以平稳的心态迎接高考。

高考结束后,我一直在家等成绩。6月25日凌晨,我和家人守着电脑查分数,结果因为太紧张,我记错了登录密码,一直登不上查分系统。赵雯琼老师得知消息后,很快帮我查出了高考成绩:489分。得知成绩的那一刻,我特别激动,那天晚上,对我和家人来说真是一个不眠之夜。

省统考、专业课校考、高考……这些难以磨灭的记忆与成长,给我带来了更多的自信,这是我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体会过的,也让我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本报记者 燕亚男 整理)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