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书香河南·报人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人生无聊得读书
读书当如锻刀 百炼终成利器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7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生无聊得读书

 

◎任明远

同事、朋友以为我“爱读书”,大概因为本人内向寡言,所以常常被误解为深沉,肚子里有墨水。

当然这里面也有我自我宣传的原因。因为常年一个人待着,所以难免时有朋友同事关心,询问我业余时间如何度过。我的小心思就来了:一个人待着,业余时间总要干点事情的吧?这么多年总该干了很多事情吧?应该怎么回答呢?如果回答练书法,万一对方让你写几笔字呢?如果回答玩摄影,万一人家要看你的作品呢?我一向爱逃避,于是闲时“读书”就成了一个比较不那么可能造成尴尬的答案。如果真有较真儿的人问:爱读书为啥没读出来个硕士博士?那只需回答“我只爱读闲书”即可。

毕竟读“没用”的书,虽然没用,但至少不算丢人。这是我的一种世故。

当然我有时候会问自己:我有没有真爱读书的时候呢?偶尔读到陆游的几句诗: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读闲书,大概也算是我儿时的一种“初心”。

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儿时的乡村,温饱虽然无虞,但物质和精神生活都难言丰富。父母并没有让我们通过读书挣得“千钟粟”“黄金屋”的野心,只是告诉我们:好好读书可以上大学,大学毕业可以分配工作,吃上“商品粮”。而我也并不意外地像千千万万个听不进去父母话的孩子一样,既不关心什么大学,也不关心什么商品粮,只是贪玩。好在那时候的农村并没有多少好玩的东西,在诸多不那么好玩的活动中,读书就成了我喜爱的活动之一。显然,我的读书跟父母说的读书并不完全是一个意思。他们希望的是我读好各个科目的教科书,考个好成绩;而我想读的,则只是语文、历史课本或者偶尔借到甚至是捡到的小说——那时候的农村实在没什么闲书可读。

高中的时候住校,生活虽然拮据,但生活费总归是自己掌握的。校园内外常有书摊,于是往往一周只啃馒头、吃咸菜,就为了省钱换一本书,也就是那时候读了陈平原、莫言、贾平凹、余秋雨、川端康成、君特·格拉斯甚至是卢梭……现在回想起来,高中学业那么紧,还能看那么多课外书,也算是时间管理上的奇迹。

21世纪来了,世界如何变化,我依然有点蒙。但自己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变:终于完成了父母的心愿,上了大学。当然也迎来了我自己的幸福:大学的图书馆真大,大一泡了一年图书馆。

然后,没有然后了。

因为更“有意思”的东西出现了:互联网、游戏、手机、社交平台、短视频……每隔几年都有新花样,每一样都能把人从书桌前拉开。

尤其是参加工作后,做记者、做编辑,终日追新求快,难免愈发浮躁,哪里还能看得下去书啊,读书无用论都出来了。好在身边的同事朋友中,还是有几个爱读书的人的,偶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才不至于彻底放弃读书生活。

人生并没有那么多戏剧化的转折,也许是在某一个因焦虑而失眠的夜晚,偶尔拾起来一本好书,所有关于读书的感觉都回来了。就像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一度乐此不疲地在火锅店烧烤摊追麻逐辣,忽然有一天,在一个农家乐吃了碗蒜汁捞面条,喝了碗疙瘩汤,幸福感在脑袋里忽然炸开——这才是少年时刻在骨子里的美好记忆啊。然后,读书就再次成了我打发业余时间的方式。

没错,就是打发时间而已。鲁迅先生曾经写打油诗骂人,其中一句就是“无聊才读书”。好在另一位先生李敖说过:不做无聊之事,难度有生之涯。年龄已近不惑,终日为生计慌慌张张,暂时不再奢望做什么学问了,当然更不指望靠读书搏个功名利禄了。但人生路漫漫,总要选择一个不那么无聊的方式度过吧?世事纷纷扰扰,总要找个地方安放躁动的灵魂吧?大概每个人都会找到不同的路,而我只有读书一途而已。

现在读的书很杂,小说诗歌自不必说,社会学、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诸多本来挺有用的书,也被我拿来当闲书读了,甚至还读了几本量子理论、数学理论的书。有用吗?当然没有,但这种生活方式让我快乐啊。

套用古人的诗说来就是:读书不求“朱紫贵”,开心就算“不负人”。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