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书香河南·分享
3上一版  下一版4
 
书香悠悠幸福长
痴迷读书百事通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7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旬老人毛凤德
书香悠悠幸福长

毛凤德在家中翻阅《鹰城山水志》
 

□本报记者 燕亚男 文/图

7月18日上午,在市区三七街西段一个小小院落里,今年85岁的毛凤德老人安静地坐在客厅沙发上翻阅《鹰城山水志》,屋内的吊扇轻轻转动,桌上的盘子里放着自己种的西红柿。虽已耄耋之年,但读书写作依然是老人家的习惯,因为这让他幸福、充实。

读书让他精神富足

《清史稿》《水经注》《后汉书词典》……记者在毛凤德家的一间小屋里看到,书柜里装满书籍,旁边的桌上、床上也零落地堆放着书。

“我自小喜欢看书,尤其是文史类的书。原来家里藏书较多,后来村里拆迁,我捐了一部分人文历史、市志县志、辞典词典,前几天又捐了一部分,现在只剩下这些了。”毛凤德说,他现在每天都阅读,也希望更多人读到这些书。

毛凤德小时候家里穷,只上到小学二年级,1956年应征入伍,去了辽宁锦州。毛凤德在部队的学校里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业,在此期间迷上了读书,读得最多的就是四大名著和文史类书籍。

“我那时候在部队后勤,经常利用空闲时间看书学习,我的努力也得到了部队领导的认可,他们把我送到沈阳军区培训。通过读书学习,我既积累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最重要的是读书给了我力量,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毛凤德说。

1965年,毛凤德转业到平顶山,成了一名工人,单位订的报纸杂志成了他的最爱。1992年退休后,他成了市图书馆的常客,也会逛旧书摊,只要对哪本书感兴趣,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不知不觉,家里的藏书已有近千册。

市图书馆副馆长王宝郑表示,毛凤德是市图书馆的老读者,也是专家型的阅读者,是民间文史研究的代表,有很强的奉献精神。

书读多了爱写作

在毛凤德家里,记者还看到了大量手稿。“年龄大跑不动了,我就在家看书,写了一些杂记。”毛凤德拿出《宋元明清民国碑文选集》(平顶山地区)说,退休后,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各个县(市、区)的庙宇和墓碑间穿梭,抄录各类碑文近百篇,汇集成了这本书,里面有人口的变迁、村庄的形成、民俗等。

毛凤德曾写过自传,但写着写着感觉没意思,正好西高皇村有人续修家谱,这给了他启发:有人写县志、市志,自己为什么不能写一本村志?毛凤德立刻着手写村志。他在村里走访上年纪的老人,查阅资料,最终写出了30万字的《西高皇村志》。后来,他根据每天的日志写出了《1990年-2014年平顶山市新华区西高皇村域天气实录》。

2016年7月,毛凤德把多年来编著的《鹰城山水志》捐献给了市档案馆。该书分为山志和河渠志,为研究平顶山地区的山川河流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书中穿插的一些历史故事,对传承本土文化、保存本土记忆、研究平顶山地区的民俗民风也有一定帮助。该书也是平顶山市档案馆有史以来收藏的第一部由民间个人编著的志书。

翻开《鹰城山水志》的山志,蒸馍山、龙尾巴山、尖山、焦赞山、应山……书里收录了鹰城的426座山,还有手绘的平顶山系示意图和九里山系示意图;河渠志则记录了鹰城的106条河流、5座大型水库……毛凤德表示,为了写好《鹰城山水志》,他阅读了《山海经》《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读史方舆纪要》等书籍,鹰城不少山域和河流他都去过。

85岁的老伴周金鲜说:“他在家书不离手,要不就是到处跑,有时候一大早背着干粮就出门了,一出去就是一整天,回来就坐在桌子前写写画画。”

“生也有边,学业无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坚定不移,永远读书学习。”毛凤德说,他会一直坚持看书写作。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