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高考记忆
3上一版  下一版4
 
难忘窑洞里备考
二姨送来复习资料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2年7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姨送来复习资料

高联民翻看当年二姨送给他的高考复习资料 本报记者 高红侠 摄
 

讲述人:高联民

年龄:70岁

参加高考时间:1977年

单位:市四十三中

光阴似箭,1977年恢复高考,一晃40多年过去了,往事仍历历在目。说实在的,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之路,让我从农村娃变成了人民教师,我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挚爱的教育事业。

考前到处蹭课

1952年,我出生在湛河区高楼村,父亲在市区一单位上班,母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在他们的教导下,我从小就一直学习刻苦。

1973年1月份,高中毕业后,我在原市玻璃仪器厂做了一名“烧大火”的学徒工。当时工厂条件艰苦,不论春夏秋冬,我每天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在上千摄氏度高温的玻璃熔化炉旁工作,每班一干就是8个小时,衣服被汗水浸透。从一名学徒工干到大火班班长、厂团支部书记、厂政工组成员。

1977年11月的一天,我正在厂里上班,在市八中当老师的二姨让表弟给我捎信儿:今年要恢复高考,让我抓紧时间复习。她还让表弟给我捎来一本自己亲手刻印、装订的复习资料。

高中毕业多年,我始终坚持学习,自费订阅《解放军报》,还在市图书馆办有借书证,工作之余经常借阅各种图书和报纸,回到家中如饥似渴地学习。

为了争取考上理想的学校,除去工作时间,我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我的数学不太好,遇到不会解的方程式,就向高中数学老师徐耀德请教。徐老师二话没说,一遍一遍耐心为我讲解。

那时只要听说哪个学校有高考辅导课,下班后就直奔现场去蹭课,原矿务局二中(现市四十二中)、市八中、市一高都曾留下我匆忙的身影。

自带干粮考试

1977年12月上旬,我进入市八中教学楼二楼东北角的一间教室参加高考。校园内有警察站岗,考场内有两名监考老师不停地巡视。虽然家离考点也不算太远。为了节省时间,我就在市八中校园南边的小槐树林里复习,中午吃一些自己从家里带的干粮。

几个月过去了,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我内心的期望一天天淡去。1978年4月初的一天,突然有人给我送来录取通知书——我被平顶山市师范学校(现平顶山学院)政文专业录取了。父亲激动不已,母亲做了一碗面条犒劳我。

为家乡做贡献

1978年4月份,我踏入了平顶山市师范学校的大门,重新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涯。我和同学们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两年的师范学习转瞬而过,1980年2月份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原矿务局二中,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981年至1984年,我又有幸在河南教育学院三年脱产学习,获得中文本科学历。在原矿务局二中的16年,我从语文任课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干到工会主席、副校长、校长,一步步负重前行,后又调到平煤集团教委、市四十三中,直至退休。

退休后,经过3年的努力,我为家乡编纂了16万多字的家谱村志《高氏人家》。近两年,我还撰写了46万多字的人生历程实录——《生命的记忆》,当年参加高考的情形也被记录其中。

1977年恢复高考,我是一名亲历者和见证者,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本报记者 高红侠 整理)

征集电话:

4940000

邮箱:

wbrx4940000@163.com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