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奋斗者 正青春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吴为: 热爱生活就有无限可能
曹梦博: 用心用情让快递有温度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为: 热爱生活就有无限可能

吴为在白鹭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长椅上读书
 

□本报记者 李科学 文/图

5月20日中午,白鹭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里游人很少,鸟鸣啁啾,林中愈发幽静。21岁的吴为从公交车站走向公园入口,手中盲杖击打着地面,轻快而富有规律。他拿出手机谛听,扫码验证入园,操作娴熟、有条不紊。

这个常常在城市公园读书而受到鹰城市民关注的年轻人,是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系音乐学专业大一学生,寒假后因疫情一直无法返校。他热爱阅读,喜欢在大自然里感受世界的美好。

热爱阅读,勤学苦练点亮音乐才华

疫情期间,吴为在市区矿工路东段的家中读书、刷手机、锻炼、上网课等。借助手机读屏软件,他能准确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关注时事,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阐述自己对社会的思考。

在湿地公园找到一张长椅坐下,吴为拿出盲文版《周国平人文讲演录》阅读。累了,他就拉一会儿二胡,享受阳光和微风打在脸上的舒适感。

吴为是早产儿,因吸氧过度导致视网膜病变无光感。父母重视教育,他7岁时被送到许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初、高中就读于郑州市盲聋哑学校。

吴为喜欢二胡醇厚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六年级时开始在培训机构学习,两年后进入市二胡协会。因为看不见曲谱、老师的手和演奏动作,最初他需要手把手地教。盲文版二胡曲谱书籍不多,全靠听和记。老师先教唱谱再上手练,然后让他把曲子录下来反复听。吴为展现了很强的音乐天赋:听觉更灵敏,乐感和记忆力都很不错,一节课时间就能学会一首曲子。三分学,七分练,他每天练琴五六个小时。去年暑假,他参加中国少儿艺术院、华音网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华音奖”艺术大赛,获得二胡成年组特金奖。

大学学院是残健融合教学,有盲生、聋生以及将来从事特教行业的普通学生,大家互相学习,气氛融洽。课业繁忙,但吴为每天仍花3个多小时练琴。

吴为喜欢读书。“比起听电子书,我更偏向纸质书,触摸感受到的内容更有想象空间。”他兴趣广泛,音乐、法律类书籍都有涉猎,尤其偏爱哲学。手机也是他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听书”时侧重管理学、名家历史讲坛等。“有书为伴,精神世界不空虚。”对吴为来说,音乐和书籍都会带来丰富的精神生活:音乐是对心灵的净化,书籍则意味着成长和进步。

接纳自己,希望人们改变刻板印象

身为一名视障人士,吴为时常感受到善意,问路时人们乐于回答,也有志愿者通过手机软件提供线上帮助。不过,有人反复强调“最好让家里人带着”,虽出于善意,但吴为还是希望大家改变刻板印象,“独立和人格尊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对残障人士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希望大家不要有太多的俯视、怜悯。”

吴为自信、积极、乐观。“吃的苦、收获的甜都在经历,和普通人一样,只是我们在行动、获取信息等方面的障碍多一些。”盲道被占用、盲文和明文不一样导致在银行办业务时无法签名……但残障人士的声音正在被听到,一些官微根据他的积极建言做了改进,改善了无障碍使用体验。“我对无障碍建设的未来有信心。”

刚上大一的吴为未来有无限可能。他求知若渴,学习钢琴、声乐、配音,还通过了旨在支持更多残障伙伴互助成长的残障聆听者培训。“感兴趣的我都会尝试、探索。”等返校后,他还打算独自前往国家大剧院欣赏音乐,去故宫旅行,“感受独特魅力”。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呵护、社会的包容,让吴为拥有理想并为之努力。他也以微薄的力量回馈社会:作二胡曲《爱的力量》致敬白衣天使和老师,向湖北、河南红十字会捐款,“钱不多,但是非常自豪。”

“我很满足,过着和大家一样平凡而普通的生活。去公园、图书馆读书,鸟鸣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微风拂过胳膊的触感都让人十分愉悦。精神世界丰富,就会很幸福。”吴为不愿被简单定义为“励志”,而是鼓励更多残障人士接纳、认同自我。“不认同自己,就不可能很好地参与、融入社会生活。”只有从心底认同自己,才能变得更好。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