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青海长云》 一曲铁道兵的赞歌
春天的味道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4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海长云》 一曲铁道兵的赞歌

 

◎李书海(河北邯郸)

我怀着对修建青藏铁路的铁道兵战友的敬仰心情,读完了肖根胜的长篇纪实文学《青海长云 一个高原铁道兵战士的青春记忆》一书。读完书的最后一个字,我的心情难以形容,激动、兴奋、感激,还是什么,一时说不清楚。但通过此书,我对铁道兵的伟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肖根胜是郏县人,1975年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就奔向铁道兵十师四十七团所在的青海省天峻县参加青藏铁路建设。他九年的铁道兵生涯基本都是在青藏高原上度过的,对自己和战友们在青藏铁路建设中的艰辛和努力有着深刻的记忆,对铁道兵怀着深厚的感情。退伍后,几十年前的部队生活和战友们的面容仍时时出现在眼前,而他早就有写书反映当年战斗生活的想法。由于工作繁忙,直到退休后的2011年,他才拿起笔,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用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这部30多万字的书稿。

认识肖根胜,是通过他的同乡战友陆喜安介绍的,知道我喜欢看书,陆喜安向我推荐了肖根胜的这本书。而后,我就收到了肖根胜签名的书。

《青海长云 一个高原铁道兵战士的青春记忆》以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了已是代课老师的作者如何毅然报名参军,然后到达青藏高原参加青藏铁路建设的历程,自己从事炊事员、给养员、司务长一直干到团组织股干事,过程中观察感受战友们的艰苦奋战,直到部队撤编并入铁道部。此书尽管是以“我”为主线,但记录的是铁道兵十师修建青藏铁路的全貌,反映的是铁道兵全体官兵为祖国铁路建设作出的功载千秋的伟大贡献。书中对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对部队官兵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修建高原铁路的满腔热情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充分展现了意志如钢的铁道兵精神,真实记载中流露出丰富的精神情感。

读这部书,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在修建青藏铁路的工地上,与战友们一起凿山放炮、铺轨架桥,一起喜迎接轨通车。在这部书里,我印象最深刻、震撼最大的是发生在青海省天峻县境内的关角山隧道大塌方和全力营救127名被堵在洞内战友的情景。

关角山隧道海拔高,隧道长4010米,是青藏铁路线上最艰难的工程,也是知名度极高的“硬骨头”隧道。1974年春,铁道兵十师四十七团奉命向这个难啃的“骨头”发起了进攻。1975年4月5日上午,隧道突然发生大塌方,正在施工的127名干部战士被堵在洞内。为了营救127名战友,师里立即组成由师长为组长的抢险指挥部,组织团营1000多名官兵展开大营救。这是青藏线上最大的塌方事故,中央作出了全力抢救的重要指示。争分夺秒、不眠不休,经过14个多小时的抢险营救,最终,127名同志全部脱险,创造了塌方抢险中的奇迹。

关角山隧道大塌方和大营救的英雄事迹,我在邱榕木的小说《铁兵谣》里已经有所了解,从那里知道了青藏铁路线上的关角山,知道了关角山隧道和隧道大塌方,也知道了被堵在洞中的战友有127人,但那毕竟是小说。而肖根胜的描述更具真实的权威性,因为,关角山隧道就是他所在的营连施工的。肖根胜参与了营救的全过程,被堵在洞里的127名干部战士中,有和他一起入伍的6名同乡战友。向我推荐《青海长云》一书的陆喜安就是其中之一。看完这个章节,我被深深震撼了。对战士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早日修通青藏铁路而奋斗的精神肃然起敬!对被堵在洞内顽强自救的陆喜安等战友肃然起敬!对心系战友,积极参加营救的肖根胜肃然起敬!

肖根胜为创作这部纪实文学,四处奔波,搜集素材。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一些当年的战友,回忆了当年的生活及工作情景,把储存在自己脑海和记事簿上的那些沉淀了的高原往事激活,让它放射亮点,生发情感。于是,这流水般自然顺畅的讲述便呈现在我们面前。

肖根胜在书的后记中写道:从脱下军装的那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要为我敬爱的战友们、为这支伟大的部队写一部书,让指战员们在青藏高原上沐风雪、饮严寒,含辛茹苦,在关角山隧道不怕苦、不怕死,挑战生命极限、创造世界奇迹的伟大壮举和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勇精神留给历史,传给世人。在谈到创作过程时他写道:《青海长云》全书30多万字,每个字都蕴含着我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每一页都浸透了我激情的泪水。一年多的时间里,随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再现,或音容,或笑貌,或消失,或走远,每每都是眼泪随着笔尖流淌;随着一个个动人场面的还原,或悲,或喜,或苦,或乐,多少次忍不住涕泣哽咽,止笔拭泪,字里行间都跳动着我对战友的怀念与珍爱,对铁道兵精神的感动和敬仰。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宗仁在为该书作的序中说:《青海长云》写一个兵的青海从军经历,它折射的却是一群兵。这个兵阵里上自铁道兵司令员、师长、团长,下到每一个筑路的普通战士,都在肖根胜笔下有所反映。他们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性格,但有共同的一点:热爱高原,忠于职守,是一个无坚不摧的英雄群体。正因为这样,这本书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高原铁道兵战士的青春记忆”,它能唤起当今的人们对青年往事的回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