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特教十年
倭瓜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教十年

 

◎张晓东(河南平顶山)

从一名坐着听课的学生转为站着讲课的老师,会有那么一点羞涩;从站起来回答问题到点名背诵,会有那么一点紧张。听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跑操时振奋人心的口号声,这是我自决心参加招教考试时梦想的一幕。然而,当我踏入特教的门口,却听不到这些声音。某一刻,我不敢相信怎么会来到这里,甚至邻居问我在哪里上班,我也会搪塞过去。

第一次上课前内心是激动的,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想把自己知道的教给学生,但由于手语不熟,无法展现想表达的内容,学生一脸蒙,我也很惭愧。

随着手语的熟练,课堂上更多的是恼怒:这么简单的东西,怎么教也学不会,是我教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后经过请教老教师、听评课、参加教研活动、外出培训等,我对特殊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转变思路,寻求一种适合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我也有了成就感。

和培智的孩子在一起,总是那么开心。他们上辈子一定是天使,善事做得多了,这辈子注定要过无忧无虑的生活。课堂上他们可以提出很多梦幻的问题,可以做出杂技般的动作。有听到音乐随之舞动的、有执着默默画出梦幻场景的、有单臂投篮的。课后,他们有的跑到身边给老师捶背,有的跑到前面给你敬礼、问好。很多人认为他们有缺陷的烦恼,我却认为他们的世界是纯净的。

在我兼男生辅导员时,与学生、家长接触颇多。家长与我和其他老师说过最多的话是:老师,你们多管管他,我们说的他听不懂,没法沟通,没法教育。

记得6年前,一名一年级新生来校报到,家长对我说能不能找个老师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孩子不会自己脱衣服、穿衣服、盖被子。在这之前我见过这名学生,除了听不到,其他一切正常,为什么7岁了还不能自理。后来了解到,因为发现孩子从小听不到,家长内心觉得愧疚,对孩子格外照顾,导致现在这种状况。

5年前,一位家长来送学生,说孩子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问其原因:自小孩子不是这样,也很喜欢跟着父母,可父母认为孩子是听障,孩子一跟着出来,他们就伸出手掌,做出打的姿势,让孩子回屋。长期如此,孩子如何喜欢与人沟通?

两年前,我带的一名学生两年才和她妈妈见了一次面,平时都是爷爷接送,一月回家一次。父母长期带着家里的老二在外打工。这次是妈妈回来收麦子,临走来看看孩子,妈妈在我办公室嗑着瓜子等孩子下课。孩子进门的一瞬间,斜看了她妈一眼,跟我说:“我爷爷没有来?想着周末回家……”妈妈用惊讶的目光看着孩子,问我:“她比的啥,还会这?比这么多?我都不知道她还会手语。”

自妈妈十月怀胎,全家期待,等孩子呱呱坠地,满心欢喜。待检查出孩子听力、智力障碍,一家愁容满面,四处寻医;直到面对现实,任其自然成长。短短两句话不能表达出父母对孩子的爱,可每一位家长不知熬过多少个痛苦的夜晚,跑遍多少个医院,求了多少人,最终无奈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就读。寻医看病、家庭开支要比其他家庭更大,父母就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赚钱。

每当周末,低年级的学生就用期待的眼神站在大门口,他们中,有些知道这周父母不来接,可他们仍盼着奇迹发生。学校为丰富他们的周末时光,配备了各种体育用品,增设了电视房、洗澡间等,并尽量改善伙食,让他们有家的感觉。

十年间,校园里听到的是老师用夸张的口吻讲授课程,教室里看到的是学生曼妙的手语“舞”。每当学生向我询问难题、寻求帮助时,他们那单纯、透亮的眼睛注视着我,那里想要的不仅是一份答案,更多的是寻求关注、寻求爱,像在家的那种爱。

时常询问自己,特教十年,有何感受?虽不能桃李满天下,但收获的是这群特殊孩子成长的喜悦。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