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你好,小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将“艾”进行到底
用灯照亮前程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1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灯照亮前程

李素红在展示精致的灯具
 

讲述人:郏县王集乡徐庄村 李素红

□本报记者 孙书贤 文/图

我初中毕业后经过多年打拼,注册成立了郏县正佳商贸有限公司,经营的灯具不仅照亮了他人前程,也使我的人生得到了幸福。

怀揣技术去闯荡

我1979年出生于郏县王集乡大墙李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姊妹三个中排行老大。父母耕田,家庭条件差,我1996年初中毕业后学了一手裁剪缝纫技术,在郏县县城的一家服装店实习,庆幸自己有了施展手艺的舞台。除了工作,我还给老板一家做饭、刷锅洗碗、洗衣服、拖地板,老板娘因此很赏识我,就经常给我“开小灶”,还派老师给我指导。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制作服装的技术得到很大提高。半年后的1997年春,我告别父母,与村里几个姐妹前往温州的服装厂打工。

在服装厂里,我做的是女装,生产车间实行每人整件制作,工资计件。为了增加收入,我每天工作都超过12个小时。有一次为了赶货,我从头天早上8点上班,一直忙碌到次日早上8点,同事们都说我是拼命三郎。即便如此,一个月下来我的收入也只有六七百元。我告诫自己:只有艰苦勤劳,才能拥有幸福的明天。我在这家服装厂一干就是5年,工资也涨到了每月1000多元。

受到挫折不气馁

2002年,我出嫁到王集乡徐庄村,与该村男青年宋录华结为夫妻。

新婚不久,一向敢闯新路的我就拿出多年的积蓄,带着丈夫一起前往郑州开办了一家门店,经营灯具、开关、插座和电料。尽管我和丈夫省吃俭用,但由于经验不足,一年下来不仅没有挣到钱,还差点把老本赔进去。

面对挫折,我没有灰心气馁,总结了经验教训后,又筹借20万元重整旗鼓。我吸取了以前经营惨淡的教训,拓宽了进货渠道,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保证了质量。我真诚待客、薄利多销、诚信经营,终于打开了局面。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不仅偿还了债务,还有了存款。儿子的出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返乡创业报桑梓

2015年,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和正在读书的孩子,我果断处理掉了店里的所有商品,从郑州返回家乡创业。我投资50万元把家里的4间房子进行了改建,注册成立郏县正佳商贸有限公司,经营各种灯具、开关、插座、电料、卫浴、灶具、抽油烟机等。由于我是对外批发兼零售,质优价廉,不仅吸引了郏县本地的众多客户,连平顶山市区、宝丰、汝州和许昌禹州市的客户都慕名而来。去年疫情期间,我的公司又开通了直播带货,实现了线上线下两条经营渠道。目前,我的商贸公司每年营业额有200多万元。

从事商贸经营,使我的家庭生活得到了显著提高。我在徐庄村盖了一栋漂亮的楼房,室内装修也十分时尚。我还买了一辆轿车,把父母都接到身边,一家七口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我在致富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2018年6月,我联络长桥镇王老庄村贸易市场上的家鸿装饰公司老板王晓强等10多名创业青年,成立了郏县雷锋志愿服务社团,发扬雷锋精神,传递爱心、奉献社会。近年来,我带领雷锋志愿服务社团志愿者为郏县各乡镇(街道)的众多困境家庭、学生、老人和残疾人送去温暖。在去年疫情期间,我踊跃捐款捐物,与乡亲们一起守望相助。今年夏天,我省发生洪涝灾害后,我组织志愿者捐款捐物,为新乡灾区捐送爱心物资价值10多万元,还为郏县茨芭镇空山洞村捐赠爱心物资。目前,郏县雷锋志愿服务社团拥有130多名志愿者在为郏县乡村振兴默默奉献。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