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你好,小康——农家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美景美食吸引人 他成了创业典范
微信群里卖水果 他成了“水果大王”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信群里卖水果 他成了“水果大王”

陈奕州(图右)在卖西瓜
 

□本报记者 胡耀华 文/图

“新疆西瓜,七角钱一斤(1斤=500克),已运至尧山镇尧山村大河边处,下午4点左右到达大庄漂流停车场,5点左右预计在中汤卖完……”这是8月22日上午陈奕州在“尧山一家人”微信群发布的卖瓜信息。靠销售水果,陈奕州不仅解决了果农的销售难题,自己也过上了幸福生活。

卖丝绵遇商机

陈奕州今年31岁,住尧山镇四道河村。大学毕业后,他先在郑州一家单位工作,后来开始卖丝绵。

丝绵没有明码标价,同一商品价格相差甚远,这让陈奕州有些不适应。比如弹一床棉花,有人收100至150元,他经常100元弹4床。由此他萌发了改行的念头。

2018年3月,陈奕州在重庆售卖丝绵时,发现当地橙子缺乏销路,一公斤8角钱还卖不出去。而老家当时的橙子价格是一公斤6元,连他自己都觉得贵。

一边是价格低卖不动,一边是价格高昂吃不起,陈奕州决定拉一车回家试试。

“当时也没想着赚多少钱。”结果连陈奕州自己都没想到,正是这车水果,让他成了“水果大王”。

建群销售水果

水果不宜久存,从重庆到鲁山有1000多公里,如果到家不能尽快处理就会赔钱。回到家后的陈奕州把橙子价格降到了一公斤2元,但因为知道的人少,购买者仍然不多。陈奕州便注册了“尧山一家人”微信群,在群里发布销售水果的信息。由于价格便宜口感好,吸引不少人购买,群友更是发展迅速,很快达到500人封顶。陈奕州见此,又建了“一家人果园二群”,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六群”,群群人员爆满。“这都得感谢群友,给了我很大的支持。”陈奕州说,为了让群友们吃上好吃又便宜的水果,他亲自到果园品尝,再按低于市场价销售。

“卖价低,最早时没少受同行们埋怨。”陈奕州的妻子梅媛媛说,时间长了,大家也都习惯了。

2019年春节,陈奕州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自己的年终“总结”:销售菠萝10多万斤、芒果2万多斤、香瓜3万多斤、西瓜20多万斤、桃子10多万斤、苹果20多万斤……

得到群友们信任后,陈奕州的水果销量逐年增多,其中2020年各种水果销售量达150万公斤。

“他卖的水果不仅便宜,还新鲜。”一名村民说,只要在微信群看到售卖信息,他都会前往购买。

甘为果农分忧

随着销量不断增加,陈奕州的名声也越传越远,不少果农主动跟他联系。收购时,陈奕州出价经常比别人高,他说,果农们不容易,收高点哪怕自己少赚点。

陈奕州不仅为果农分忧,也为菜农帮忙。一个月前,湖北襄阳菜农向他求助,说他们那里的土豆滞销。陈奕州赶往襄阳,10天内拉回来6货车土豆,收购价一公斤9角,售价一公斤一元,一车土豆不到半天就卖完了。

“他给我们果农没少帮忙,大家都很感激他。”家住灵宝市的果农杨亚东说,陈奕州每年的收购量很大,而且信誉好,果农们都喜欢与他打交道。

卖水果让陈奕州走上了富裕路,但富裕后的他把献爱心放在了第一位,只要看到谁家有困难,都会伸手相助。今年春节,陈奕州花费一万余元买来米、面、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看望了村上的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他还经常去当地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各种水果。

“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有多少光和热,就发多少光和热吧。”陈奕州笑着说,他已与水果结下了不解之缘,将在水果销售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替果农分忧的同时,让乡亲们吃上质优价廉的水果。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