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你好,小康--农家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空中农业”甜蜜蜜
酱菜飘香乐融融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8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与蜂为伴
“空中农业”甜蜜蜜

闫文佩查看蜂巢情况
 

□本报记者 魏森元 通讯员 马鹏亮 文/图

8月2日上午,汝州市蟒川镇枣园水库堤岸旁摆放着百余个蜂箱,无数小蜜蜂嘤嘤嗡嗡在空中飞舞。该镇戴湾村村民闫文佩打开蜂箱,查看蜂巢内的情况。

枣园水库是闫文佩的三个蜂箱投放点之一。“这几天天气不错,蜜蜂很勤奋。”闫文佩笑着说,蟒川镇山上多荆花,六到八月份,漫山荆花开放,正是采纯净荆花蜜的好时节。也只有这个时节,他才守在家乡,一边养蜂一边照顾妻儿。

大学生返乡创业养蜂

说起养蜂,33岁的闫文佩很兴奋:“我打小就和蜜蜂为伴。”

闫文佩的父亲是名养蜂人,每年逐花放蜂,养活家人,供闫文佩读完了大学。

2010年,冶金专业毕业的闫文佩到郑州一家蜂产品公司做销售。

“虽然我父亲养蜂,每年产的蜂蜜也不少,但我从没有用公司的客户资源卖自家蜂蜜。辞职前,我没带走一个客户。”闫文佩说,在郑州做蜂产品销售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元,但总感觉不是长久之计,他希望有自己的事业。

2017年,闫文佩辞职回蟒川,与父亲一起养蜂,并成立了汝州市古山养蜂场。当年,便在父亲原有七八十箱的规模上将蜂群扩大到240箱。

“在郑州的7年我没有闲着,空闲时就看与养蜂有关的书籍,对养蜂技术非常熟悉,只不过缺少实践。回到家乡养蜂后,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互印证,让我得心应手。”闫文佩说,回乡创业第一年,他的蜂场便收获蜂蜜7吨多,实现收入20多万元。

初次创业成功后,闫文佩更有信心了,今年,他的蜂群规模扩大到500多箱。“现在我和父亲、弟弟养蜂赶场,妻子在家销售蜂蜜,一家人分工合作。”

闫文佩的父亲闫党驻守在另一个蜂箱投放点,他说:每年1-3月,他们带着蜂群转场到湖北荆门进行春繁,采油菜花蜜;4-5月转场到三门峡采洋槐、山花蜜;5-6月赶到山西临汾采枣花蜜;6-8月返回家乡蟒川采荆花蜜;8-9月到许昌采栾花蜜;10-12月在家乡休整。

“养蜂很辛苦,由于追逐花期需要长期在外,很多时候更是一人在山中守着蜂场。”闫文佩说,吃多大苦就有多大收获,他家的蜂每年每箱产蜜纯收入在1000元以上,500多箱蜂就是50多万元。

每年送出上千个王台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但养蜂成功的闫文佩却倾心帮助其他养蜂人。

“很多养蜂人,包括我父亲在内,由于知识有限,养蜂全凭感觉,养了几年蜂群规模不但没有扩大,还萎缩了。”闫文佩说,“关键原因是没有育好蜂王。蜂王决定着分蜂的数量、蜂群的发展速度和蜂蜜的产量,直接影响着养蜂的收益,但很多养蜂人不知道怎么去人工培育蜂王,更不知道如何培育出高质量的蜂王。”

为了帮助周边的养蜂人增加收益,闫文佩毫不吝啬地拿出蜂王王台(幼蜂王)送人。“天下养蜂是一家。近几年每年我都送出上千个王台,帮助其他养蜂人提高收益。”闫文佩说。

谈起今后的打算,把养蜂称作甜蜜“空中农业”的闫文佩说:“养蜂让我收获了财富,我已决定今后只干养蜂这件事——养好蜂、酿好蜜。”

蟒川镇南部山区荆花较多,是一片非常好的蜜源。“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蟒川的荆花蜜打造成汝州一张特色农产品名片。远景规划是再建一座蜜蜂工厂,在厂里能够直观地展示蜂蜜产出的过程。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在蜂场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控,用高质量的蜂蜜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闫文佩希望以养蜂产业为龙头,带动研学游和民宿等新型业态落地蟒川镇,为当地的乡村振兴尽一分力。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