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光荣在党50年
3上一版  下一版4
 
勤恳工作 踏实做人
援藏援非 救死扶伤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6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培江
援藏援非 救死扶伤

 

□本报记者 王春霞 文/图

今年79岁的马培江,党龄56年。他是家乡走出的第一位医学本科毕业生,不仅见证了解放军第152医院(解放军第989医院前身)当年的建设和发展,还参加过医疗援藏和援非。“救死扶伤的事情做了一辈子。”他庆幸,小时候的理想成了一生的追求。

6月23日,记者来到市二院家属院,见到了马培江。“After you!”老人腰板笔直、声音洪亮,不时调皮地冒出几句英语。他一口气上至六楼家门口,仍气息均匀。他说,天天爬楼,可以锻炼身体。

担任过3家医院的医务处主任

马培江1942年出生于革命老区商丘市睢县,父亲曾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当过民兵队长,打淮海战役时,组织几个村的担架队上前线助战。他说:“受家庭影响,我从小就觉得共产党好。”

因为一个叔叔、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先后患肺结核去世,马培江小时候就梦想成为一名医生。1961年,马培江考入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大学医学院前身),成为全乡第一个医学本科生,5年制全科医学专业。在大学里,他成绩优异,还擅长组织各种社团活动,热心帮助同学,被学校评为“全好标兵”,曾担任团总支书记、学生会主席等职。1965年5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候入党审查非常严格,我们那届大学生只有我一人入了党。”他有些自豪地回忆道。

大学毕业后,马培江先是入伍,后转业到地方医院,曾先后在解放军第152医院、市中医医院、市二院三家医院担任医务处主任兼大内科主任。

在解放军第152医院时,他带领团队创出了全市多项第一,其中全市心脏外科手术的前45例都是在他组织下开展的。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计生、护理都归医务处管,他的办公室里装了三部电话还不够用,索性把家里也装了一部。“半夜12点有人打电话到家里找马主任,我说他不在,医院的人不信,说他也不在办公室。结果不一会儿,他就到家了。打电话时,他在路上呢。我说有人找他,他立马又返回医院了。”马培江的老伴王明真说,当年这样的事儿经常发生。

援非两年收治310名艾滋病人

马培江家中珍藏着一面藏文和汉文双语锦旗,上书“医疗援藏,医德高尚”(上图)。那是1990年西藏自治区贡嘎县卫生局和贡嘎县医院赠送的。

1989年,他带着平顶山组建的一支6人医疗队,赴西藏援助一年。其间,他抢救过在车祸中受伤昏迷的援藏干部孔繁森,也曾带队前往海拔55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麓抢救出现高原反应的地质队队员。

1991年,河南省组建援非医疗队,马培江又踊跃报名,当时已经50岁的马培江还为此在郑州参加了一年的英语培训。

1992年至1994年,河南省医疗队赴赞比亚共和国开展医疗援助,马培江担任副队长兼医务专家。在飞赴赞比亚的飞机上,马培江和两名懂针灸医疗队员,联合运用中医点穴法,抢救了一位英国的哮喘病人,并因此受到卫生部表彰。

“当时赞比亚的条件非常艰苦,当地人都吃不饱。”马培江说,更危险的是,那里有很多患有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病人。“那时没有防护服,检查艾滋病人时,我们要戴双层口罩,戴好手套,扎好裤腿。”马培江援助的医院两年间收治了310名艾滋病住院病人。援非结束后,他在全国艾滋病研究杂志上发表了数篇论文。

谈起入党50多年的感受,老人说:“忠于党忠于人民,这是宗旨。要爱岗敬业,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2016年建党节,河南省委授予马培江50年以上党龄荣誉纪念章。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