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光荣在党50年
3上一版  下一版4
 
勤恳工作 踏实做人
援藏援非 救死扶伤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6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长林、董桂琴
勤恳工作 踏实做人

▲黄长林、董桂琴展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本报记者 李科学/文 李英平/图

这对夫妻很平凡,却又透着一些不平凡——喜迎建党一百周年,年逾八旬的黄长林、董桂琴夫妇各自从单位平顶山日报社获颁一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两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6月23日,两人位于平顶山日报社家属院内的小家朴素整洁。沙发背后的墙上挂着全家福,三代人笑容灿烂——这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83岁的黄长林有61年党龄,82岁的董桂琴有56年党龄,两人高度自律,一直是儿孙的榜样。

工作不辞劳苦

黄长林是浙江人,董桂琴是河北唐山人,聚到一起是种缘分。“我们是1962年2月3日结的婚。”采访中,董桂琴脱口而出。“明年就结婚60年了。”黄长林紧接着补充,一波恩爱秀得人猝不及防。

“他特别能干,善良、忠厚、孝顺,人品好。”董桂琴被黄长林这些特质打动。黄长林自幼失怙,寡母养育他和姐姐长大,家境贫寒。他19岁来平,1958年招工至平顶山矿务局四矿。

“从农民成为国家工人是一个飞跃,所以我有种报恩的想法。”黄长林经培训,成为一名采煤工。他有股拼劲儿,一度连续20多个小时不升井,年终被评为先进生产者。第二年上半年,他成了四矿水采区的工会主席,年底调到四矿机关从事文字工作,成为预备党员。

1960年初,黄长林调到四矿党委办公室,并正式入党。他开启疯狂学习的海绵模式,在单位办公室铺张床,白天办公,晚上休息,没有假期。“有时候成宿成宿地写,晚上不睡觉,连夜赶材料。”

四矿一名副矿长与黄长林办公室离得不远,把小伙子的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看在眼里,有心介绍给自己的女儿。经矿领导撮合,在焦作工作的董桂琴赶回来,两人匆忙见了一面,此后保持通信。“她的字非常漂亮,字如其人。我们就定下来了。”黄长林说,董桂琴调回家乡后两人结婚,相濡以沫至今。

夫妻共同拼搏

1966年,黄长林从四矿机关调到采煤队任党支部副书记,和工人一起下井,一干6年。这时,董桂琴也已入党,两人工作都很勤奋。

“那时提倡‘三同’,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平时很少回家,就住在采煤队。”董桂琴说,家里买煤、买粮食、接送3个儿子上下学都靠自己,“就是在机关,晚上12点前也几乎没回过家。”

董桂琴在车间时经常写板报、加班,后来到组干科更忙,5岁的小儿子在矿托儿所一直待到夜里。

1975年因生产需要,机关干部下井参加劳动,回收采面上的铁柱。有一次,几名女同志用矿车运送铁柱和铁梁,董桂琴等3人在前面用绳子拉。到下坡地段,矿车溜下去了,董桂琴没躲过,被矿车压在底下。“光矿车就有上千斤重,好多人都以为我不行了。”所幸没压到脊背,董桂琴从车下出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至今,她腿上还有车轱辘碾的疙瘩,身上也有伤疤。当时大家都后怕得不行,董桂琴却没当回事,休息两天又继续上班了,连工伤也没报。

1982年,黄长林调到平顶山日报社做记者,后担任办公室主任。建房子、搞基建时整理材料,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检查……天天泡在工地。后来烧锅炉通暖气,出问题哪怕是半夜也要赶到现场。几年后,董桂琴也调入平顶山日报社发行部,加班统计数据是常事,她和同事点着蜡烛核对数据,经常忙到深夜。

传承良好家风

“父亲分管后勤,困难时期家里不够吃,托人买高价粮;晚上再饿也不上食堂,自己弄点盐水喝。”这样的家风对董桂琴和她的兄弟姐妹影响很大。黄长林常常忙于工作难以顾家,她十分理解并默默支持。

董桂琴说,她患糖尿病20多年,如今腿也不太好,上下楼费劲,都是黄长林出去买菜,回来做饭、做家务,“他说过去他干得少,现在该他干了”。

两人依然感到幸福。“党没忘了我们,可高兴。我们这一代人体会很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好生活。我们给国家做不了贡献了,就把身体照顾好,让孩子们能踏踏实实工作,继续作贡献。”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