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飘香的石榴花
拾麦子
那年,我的高考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6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拾麦子

 

□周智超(河南郏县)

布谷一声麦子黄,农田万户夏收忙。近日,我跟随县纪委监委同事走进夏收田间地头,就夏粮生产、农资供应、农机使用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走访。走在田间小路上,伴随着窗外布谷鸟一声声啼叫,我的思绪不觉中飘向昔日家乡的夏收时光。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我,清晰地记得挎着篮子、提着袋子奔向麦地捡拾麦子的情景。那年月,没有联合收割机,多是刀耕火种,纯手工作业,男女老少用月牙般的镰刀,割下一片片金色的希望。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是农民的命根子。可以想象得到,收麦子的时候,大人们要多认真、多仔细。尽管如此,麦地里、田埂上、运输的道路上还会有散落、遗漏的麦子,这时拾起来就是捡拾者的了,算是给拾麦者家庭一次“增产”的机会。

拾麦子是一件辛苦事儿。不仅要顶着夏日炙热的阳光,还会有不小心被麦穗麦芒刺的风险,再加上汗流浃背那种滋味,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拾麦者要眼疾手快腿勤。一般本分的孩子会在本村已经收割完且人家允许的麦茬地里老老实实地靠眼睛搜索、靠脚挪动、靠手把一个一个麦穗拾起来的。也有一些因附近拾麦子人太多或遗漏麦穗太少跑到几里外邻村的,多是一块田一块田里去找,一条田埂一条田埂去寻,一个一个麦头去拾,虽然累,但似乎没有哪个叫苦的。夕阳落下,总会看到拾麦人三五成群背着编织袋满载而归。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过小学民办教师的爷爷在我未入学时,就教会我《悯农》这首诗。加上父母一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作为农家出身的孩子,深知粮食来之不易,自然也成了拾麦“大军”中的一员,因为拾回的不仅仅是麦穗,更是一种对粮食特有的情愫和尊重。

不觉中,拾麦子似乎已是很遥远的事了。

如今群众生产生活不断提高,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群众不多了,大都外包给了种粮大户,如今多的是千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大型农场合作社,收割、去皮、装袋、运输……夏收实行的是全流程机械化作业,站在地头儿就能让粮食实现“颗粒归仓”。拾麦子已悄然成了一件稀罕事儿。

伴着机器隆隆的轰鸣,思绪再次被拉回现实,正看到百余米外10余台联合收割机一字排开,正在田间作业,场面很是热闹。

回想,如今粮食产量越来越高,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拾麦人不想拾麦了,另一方面想拾麦也无麦可拾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