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龙王沟的蝶变
天使逆向而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4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使逆向而行

 

□王海涛(河南平顶山)

4月8日,武汉“解封”周年日,这座英雄的城市樱花盛放,江水拍岸,已重回往年繁华。

而去年初,一场骤然来袭的新冠疫情打乱了这个城市的节奏,阴云笼罩四野,全国为之紧张,武汉按下“暂停键”。

三江同源,千里同心。

党中央紧急调度346支医疗队火速驰援武汉,4.2万多名医务人员逆行出征。我市卫健系统积极响应号召,精锐出战,先后组织3批共83名优秀医务工作者援鄂。

“我经历过抗击非典,参加过医疗援非,这次抗击疫情也不能缺席。”“我从事重症医疗工作13年,又有抗击新冠肺炎的经验,我申请驰援武汉。”“我不是超人,但披上‘战袍’,就要发光发亮”。这些激昂的话语来自我的“战友”,疫情暴发后,他们闻令而动。

曹飞,我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去年2月2日驰援武汉。身为一名感染控制专家,他临危受命、带队出征,被编入我省唯一负责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的医疗队。当晚他们一抵达武汉,即召开领队会议,没有丝毫喘息,第二天即进驻病区,接收病人,不到48小时,收治了51个患者,其中18名病危患者、33名病重患者。深夜1点,一个队员发过来信息,“主任,我们要不要留下遗书?”“别担心,我会把大家平安带回去的。”“自己想写就写吧,写完放自己箱子里,不统一收,如果用不上,将来自己处理。”他和队员的对话显示了当时的危险。可为了履行誓言,兑现承诺,在武汉的58个日夜里,他依然一丝不苟地投入病区感控和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很多时候每天睡眠不足4个小时,最终带领他的青年突击队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徐红波,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去年2月4日驰援武汉。从去年腊月二十九,他进驻市传染病医院隔离病区开始,就一直没有回过家。2月4日接到奔赴武汉的通知时,已是夜里11点多,他没有告诉妻子,一是怕打扰家人休息,二是武汉是重疫区,他怕妻子担心。工作紧张而繁重,又很危险,有时妻子打来电话,他也只说还在本院隔离病区。直到3月5日,平顶山微报报道我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新闻,上面出现徐红波的照片和名字时,妻子才知道他一直在武汉抗疫一线。

朱茜文,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兼队长,去年2月19日出征武汉。“出发的命令下来了,别告诉我妈,我没跟她说。”朱茜文嘱咐身边朋友的一条短信,包含了许多牵挂。工作中一向雷厉风行的“女汉子”,此时将思念与眷恋独自咽下。为方便工作,她临行前剪掉了长发。她的队伍受命接管武汉中心医院发热十二病区,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不到两公里,是李文亮医生生前所在医院。由于天气寒冷,又要高频次、长时间接触大量病患,随时有职业暴露的风险。每次上“战场”前,为了防止中途上厕所,她尽量做到少吃食物、少喝水,同时穿好尿不湿,以防万一。防护服很厚、很重,不透气,一穿就是五六个小时以上。每次脱下后,她身上都是一条条的勒痕。护目镜、口罩也在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就这样,从萧瑟寒冬到春意渐浓,83名医务工作者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专业能力、拼搏精神,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白衣天使,什么是救死扶伤”。

他们的无畏逆行,他们的义不容辞,他们的恪尽职守,他们的顽强坚持,让武汉人民铭记在心,让鹰城人民热泪盈眶。

抗疫改变了很多事,影响了很多人,有人“火线入党”,有人投身医学,有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更多的人则用其精神激励自己。

寒来暑往,岁月流转。而今,全国抗疫斗争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每每回想起那段抗疫历程,回想起身边英雄们的坚毅果敢,我依然心受触动。作为一名卫生应急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赓续伟大抗疫精神,守护百姓生命健康,是初心,也是使命。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