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第二十一个记者节|抗疫·脱贫攻坚我们在现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难忘,那些泪目的瞬间
脚上沾泥土,作品有温度
让地头田间无缝衔接字里行间
讲述好故事,记录感动瞬间
唯有真情最感人
在喜悦和感动中奔波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地头田间无缝衔接字里行间

11月4日,夜里11点多,尹家祥依旧在编辑部的电脑前忙碌着。
本报记者 李英平 摄
 

4月21日至5月23日,本报刊发70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线故事”,我参与了其中25篇稿件的编发。

《分了新房 娶了新娘》《盆里多肉 锅里肉多》《百亩千头 猪事顺遂》《草长牛肥 瘠土生金》《树叶成财 鸽声嘹亮》……在修改一篇篇稿件的过程中,字里行间都能感到稿件的温度,接着地气,冒着热气,暖烘烘的。敲击着键盘,不时和记者沟通、核实,思绪游走在地头田间,感受农村的新变化。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拼搏奋斗永恒不变。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随着我市叶县、鲁山县相继摘掉贫困县帽子,很多贫困户享受到了国家、省、市脱贫政策,在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的帮扶下走上富裕路。在脱贫攻坚战一线涌现出一群“可爱的人”,他们的扶贫故事定格在报纸上,在新时代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在《沃地流金 豆志昂扬》中,鲁山县磙子营乡柳林村贫困户杨红跃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变成种植大户,他的话很有代表性:“国家给了好政策,自己也得争气,流汗挣来的好日子过得才踏实。”驻村第一书记许冰对杨红跃的评语是:“扶贫关键是帮到根子上,他能干、勤快,咱帮扶起来也有劲儿。”正是因为贫困户和驻村干部有这样的精气神,方有一户户一村村脱贫,从而圆梦小康。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贫困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宝丰县大营镇古庄村的樊民召、姬雪花夫妇打工多年建不起房,回乡承包两个猪场养起千头猪,如今已在县城买了三居室;鲁山县张良镇姚吴程村的贫困户刘阳是易地搬迁政策的受益人,50多岁的光棍汉华丽转身,不仅分到了新房,进了扶贫工厂,还娶到了新娘……

编出一篇篇优秀稿件的同时,我欣喜于农村取得的新成就,也为能参与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脱贫攻坚战而自豪。

晚报的办报理念是记录昨天,服务今天,影响明天。记者给鹰城大地上的奋斗者们画像,作为一名编辑,要做的就是实现从地头田间到字里行间的无缝衔接。作为媒体人,共同奉献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尹家祥)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