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村集体+合作社:产业助推脱贫致富
科技特派员张欣:养殖户的“主心骨”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9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特派员张欣:养殖户的“主心骨”

在艾小庄村明生养殖场,张欣和养殖户沟通牛的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李科学 文/图

张欣很忙,他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如果不提前联系,很难在办公室里找到他。今年53岁的张欣已有36年的兽医工作经验。作为一名省科技特派员,叶县常村镇一带的养殖户们都说,一看到张欣,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感觉有靠山了。

曾经的贫困户成了能人

9月25日一早,张欣吃过饭,就来到叶县常村镇栗林店村64岁的李连成家,查看羊群的生长情况。两年前,李连成家还是贫困户;去年靠养羊脱贫后,如今家里养了七八十只羊的他带起来十几家养殖户。从过去的不敢多养到现在放心大胆地养,李连成认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

李连成家的羊场有六七百平方米,分为饲料储存、羊群活动和羊床三个区域。饲料存储区今年新加盖了蓝色彩钢瓦棚。“以前棚子没顶,麦秸用薄膜盖着,一下雨就沤烂了。搭这棚花了四千多元,搁以前都不敢想。”李连成说,院子另一角羊床上的彩钢瓦棚是前几年的扶贫产业,省了不少心。

几年前李连成开始养羊的时候,村里只有两个养殖户。起初,他只敢养十来只,“不会养,净糟蹋羊,没利润”。自从张欣经常来指导、治疗,他养羊渐渐有了起色。前年,他买了批高产的杜泊羊,每只母羊3年就能繁殖5窝小羊。“羊有病,张特派员随叫随到。感觉现在有靠山了,敢放心养。”如今利润已相当可观,“规模到50只的时候,一年能有四五万元的纯利润”。

李连成的两个儿子在外面打工,他和老伴儿领着3个孙辈一起生活。“搞搞养殖,带带孙子,乐呵着哩。现在孙子用的、玩的都敢买好的了,花钱也松快多了。”他说,过段时间,他打算改进羊床,把竹笆换成水泥板,将羊分成两边喂养。

紧接着,张欣又来到艾小庄村明生养殖场,查看牛的生长情况,讲授牛的防病知识。

有了依靠,干劲儿更足了

李连成口中的“靠山”张欣在常村镇农业服务站工作,为人热情,干劲儿十足。张欣建了一个“常村镇养殖群”,里面有300多个常村镇的养殖户。虽说他主要针对常村镇西刘庄村和李九思村进行养殖业技术指导,但整个常村镇37个行政村的养殖户只要来电话,他都随叫随到。

常村镇柳树王村脱贫户王爱玲家养了25头牛。以前,她家种了几亩地,收入菲薄,被识别为贫困户,后来逐渐靠养牛脱贫致富。“张医生经常过来指导,技术上有啥难题都能解决,不怕养不好。”王爱玲哈哈地笑着说,两个儿子正读中学,得给孩子存钱,“这两年先把牛养好,等孩子大了再翻新房子。”

去年底,王爱玲家一头母牛难产,生命垂危,屠宰户上门出3000元收购。王爱玲给张欣打了电话,张欣忙了几个小时,接生小牛后,又给产后子宫脱垂的母牛进行子宫复位。“浑身是血,满脸汗都没法擦,又脏又累。”王爱玲说,最终母牛和小牛都平安,后来卖了2.5万元。差价相当于家里种地五六年的收入,全家人非常感激。

“贫困户发展养殖业不容易,张欣经常半夜出诊,用技术帮助养殖户挽回损失。”叶县商务局驻常村镇文庄村干部赵晋甫说。

科技帮助群众走上致富路

村民口口相传,除了常村镇,就连鲁山县,甚至南阳市等地的养殖户也都知道张欣技术好,为人热心,时不时地找他咨询问题。

采访间,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养牛农户谷银红发来视频:家里一头牛从头天早上就一直卧倒在地,没精神。张欣一看,牛肚子胀得鼓鼓的,也不发烧,他判断是牛吃的草料未消化,在肚内发酵引起急性胃扩张。常村镇和独树镇相距五六十里地,张欣怕赶过去来不及,开了药方发给谷银红,让她先赶紧去兽医站买药给牛服下。

张欣说,常村镇有几名畜牧科技特派员,他经常和市农业干校高级兽医师赵伟组团为村民服务,讲知识,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会。在他建的养殖群里,大家不仅能学习各种家畜养殖知识、不同季节的疾病预防保险、答疑解惑,销售遇到困难,在群里求助,也能找到适合的渠道。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