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村集体+合作社:产业助推脱贫致富
科技特派员张欣:养殖户的“主心骨”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9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集体+合作社:产业助推脱贫致富

小官庄村发展肉牛养殖繁荣村集体经济
 

□本报记者 杨元琪 文/图

9月28日,秋意渐浓,叶县夏李乡小官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时地从新建的游园内传出。为了繁荣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经多方考察研究,村里流转土地200亩与河南省裕构农牧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公司+农户+集体”的模式进行桑构树种植。这项产业每年将为村集体带来可观的收入,使村民既有流转土地收入,又有参与种植、管理、采摘等务工费用,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特色种植繁荣经济

“我村现在已经流转土地260亩,已经种植桑构200亩、辣椒60亩,眼下长势良好。下一步我们准备再往南发展500亩桑构,壮大我们村集体经济。”小官庄村党支部书记贾录明说。

此外,小官庄村还发展辣椒种植60余亩,采取“农户+集体”自主经营模式进行,采用冬小麦套种的方式经营。贾录明算了笔账,按照每亩地年投资1920元,每亩小麦产出700斤(1斤=500克)左右,按市场收购价1.1元/斤,每年每亩可收入770元,辣椒亩产500斤左右,按市场价8元左右,每年每亩可收入4000元,每亩地每年可产生净利润2850元,60亩地每年净利润就是171000元,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也为群众开辟新的致富道路。

合作社引领发展

随后,记者来到岳楼村,在该村的田间小道上,村民陈栓柱用三轮车往工地上送砖。“啥时候盖好,大伙儿都盼着哩!”刚停稳车,陈栓柱就问道。“快了,慢工出细活儿,咱也得出个精品工程。”工人王学才回答道。

麦田边,房屋地基已经打好了,再有两个月,这里将出现一座生猪养殖基地,此举将进一步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

岳楼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党介绍,今年以来,村里与平顶山正大饲料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经济合作社生猪养殖综合体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35亩,总投资1270万元,计划建成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及养殖单元7个。投产后,一年可产生猪近万头。根据合作协议,正大饲料有限公司为岳楼村经济合作社每年分配纯收益12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的10%用于贫困户的生活环境改善、巩固脱贫成效,40%用于村内人居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剩余50%作为村集体经济流动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距离生猪养殖综合体不远处,也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这里正在建设村级集体食用菌大棚,已建成的两座大棚的覆膜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另外两座正在加紧施工。目前,基地场平、道路、供水管道等工程均已完工,另外两座在建大棚,工人们正在运钢材、焊接钢架。这个项目占地12亩,用来种植花头菇和草菇等食用菌,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左右的收入。

2018年以来,该村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效益优先”的思路,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模式,让村民入股收红利。推动产业发展并提升发展质量,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像岳楼、小官庄这样的村庄在我们夏李乡还很多,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烟叶种植、肉牛养殖、迷迭香种植、绢花生产等产业,助力群众脱贫奔小康。”夏李乡党委书记徐亮说,近些年乡党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把政策精准落实到每户每人。立足本乡优势,因户施策、因人帮扶,下大力气扶持产业、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实现村有脱贫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