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越穷越要读书
用“一流”的态度认识“一流大学”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一流”的态度认识“一流大学”

 

□守一

一个崇尚开放、自由、多元的教育理念的大学,无论是不是名义上的世界一流,都很值得尊重,而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和精神滋养,才是大学真正该探讨和追求的方向。

“世界一流大学”的话题引发舆论场持续关注。

9月22日下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2020级新生大会上,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和任重书院院长陈尚君回应学生的问题——复旦大学算不算一流的学校?陈教授说:“在中国,复旦大学算是好的学校,但我也可以告诉各位,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也是明显的。复旦的好处在于,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很清楚知道我们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所以我们都在努力地用国际的眼光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我们中文学科各方面的问题。”

9月24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 经过这五年的建设,相关学校不断地汇聚优质资源,不断地加强内涵建设,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这些态度坦诚而有理性。虽然评价一所大学算不算“世界一流”的坐标很多,截取某个大学的某个侧面,有可能居于世界领先位置,但整体看待一所大学的江湖地位,人们难免会将其放到国内外那些最知名大学的排行榜上对比评估。与其勉强打出一个意义不大的“世界一流”名号,不如坦承差距,保持清晰认知。

更可贵的是,陈教授虽然承认复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可他对于学生的定位,是拥有世界眼光的一流水准。他在致辞中强调:“你们所学习的应该是人类文化到现在为止所有科学文化的结晶,你们学习到的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遗留,也要学习许多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陈教授还提及一个很具体的视野问题,认为复旦大学图书馆藏书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可能不利于用国际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术研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同时具备开放的眼光和自由的胸怀”。

陈教授的这些发言,不禁让人感叹,这样的教授、这样的胸怀和视野,是配得上“世界一流”的。所谓言传身教,如果学生所受的都是这样的熏染指引,他们就可能更清醒地面对世界和知识,能够在更大的框架内看待自我和国家,“可以看到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元,许多问题都不是简单地能够有所结论”。

一个崇尚开放、自由、多元的教育理念的大学,无论是不是名义上的“世界一流”,都很值得尊重,而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和精神滋养,才是大学真正该探讨和追求的方向。

所谓“世界一流”,本来也很难有绝对客观的标准,每年发布的世界名校排行榜,大学座次常有矛盾。就根本而言,大学是不是“世界一流”,并不是机构排名排出来的,而是大学的教授、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漫长广博的时空里赢来的声名。或者说,“世界一流”与否,并不是永恒的结论,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要走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即便暂时不在“世界一流”的榜单上也不丢人。

最近舆论场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讨论很多,陈教授的发言提供了一个我们该如何面对此类问题的范例。在真正有追求的老师和学生眼里,“世界一流”不会是虚名,而是一种理想或目标。无论自己的起点在何处,方向都该是奔向“一流”。因此,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榜单或名号上,不如见贤思齐,踏踏实实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认知境界。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