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开腔带韵坠弦响 传承曲艺声名扬
深情付与坠子戏 坚守梦想育桃李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邢玉秋:
深情付与坠子戏 坚守梦想育桃李

邢玉秋(前)在中华曲艺展览馆演播大厅里排练
 

□本报记者 杨元琪 文/图

9月18日下午,初秋午后的阳光少了些炽烈,多了些醇柔,在宝丰县杨庄镇马街村,一位身着白色旗袍的中年女子昂首阔步走进中华曲艺展览馆演播大厅。

“邢老师来了,大家赶紧准备,今天下午要好好排练。”48岁的范巧红招呼一群曲艺爱好者更衣、定妆,做排练前的最后准备。像这样的教学和演出,不管刮风还是下雨,邢玉秋每周二到周六都会参加。

“说的是太阳一出万丈高,照到西山白马桥。白马桥下常流水,斗大的荷叶水上漂……”和着坠胡,邢玉秋唱上一段河南坠子《猛虎学艺》,字正腔圆,表情生动,一开口便赢得观众的掌声。

从小耳濡目染

“从小听着河南坠子长大,可以说是天生有缘,50年过去了,热度一丝不减。”1965年,邢玉秋出生于宝丰县杨庄镇石灰窑村,小时候物质条件差,精神文化生活更是匮乏。幸运的是,她出生于“曲艺之乡”,村里经常会有艺人来说书卖艺。“说是卖艺,不过是混碗饭吃。不过他们的伙食真让人羡慕。”邢玉秋说,每当有说书艺人到来,生产队都会盛情款待,油饼、鸡蛋、白面馍对于艺人来说是家常便饭。

“人家不仅吃得好,确实也有水平,那时艺人们在打麦场说书,围观的群众总是被逗得前仰后合。说到感人的段子,大家都会潸然泪下。小时候,我小叔坠胡拉得很好,对我影响很大。”邢玉秋说,艺人们说唱的段子是父老乡亲平日的谈资。从小耳濡目染,邢玉秋爱上了曲艺,更是对河南坠子产生了很大兴趣,决心要踏进这个行当。

两次夺“书状元”

1981年底,听说宝丰县文化馆要开设河南坠子培训班,邢玉秋第一个跑去报名,开始系统学习,曾师从赵玉萍、郑永昌等多位曲艺名家。1984年,她成为宝丰县曲艺队的正式成员。1985年,她被组织推荐到省戏剧学校进修了两年,受到河南坠子赵派创始人赵铮的悉心指导。

邢玉秋学成回到家乡后,结识了擅长拉坠胡的李俊昌,共同的爱好让两人走到了一起。结婚后夫妻二人跟着剧团演出,“妇唱夫弹”的生活持续到1996年,他们的儿子要上小学了。李俊昌决定放弃兴趣爱好,回到老家附近的水泥厂上班,方便照看孩子。

邢玉秋开始独自拼搏。“邢老师是我们的榜样,看到她在舞台上那么卖力,我们咋能不提劲哩。”47岁的徐占强是邢玉秋的学生,拉了30多年坠胡,目睹了她的奋斗史。

2001年、2005年,邢玉秋两度获得马街书会“书状元”。2015年9月,她前往四川广安参加了第三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系列活动。由她演唱,杨改明、王俊平、李爱倜伴奏的河南坠子《靠山石》获得了金奖。这个节目选取反腐倡廉题材,在内容和表演艺术上有很大的创新,赢得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受到中国曲艺家协会的表彰。

中年进校园授艺

获得了“书状元”,邢玉秋的名气越来越大,接到的演出邀请也越来越多,到过陕西、河北、山东、安徽等地。“人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坚持。”邢玉秋说,2006年到2008年间,是她事业的低谷,基本上接不到演出。李俊昌劝她歇歇,或者是找个安稳的工作。“我不讲究吃,不讲究穿,就想好好唱戏。”邢玉秋说,听了丈夫的话,她心里很难受,当即表态,就算出去要饭,也不能放弃唱戏。正是这份坚守,让她度过了事业的低谷。

从2008年往后,邢玉秋的事业又开始抬头,除了不断到各地演出,她还接到专业院校抛来的橄榄枝。

2011年3月至2017年6月,邢玉秋成为平顶山学院音乐系特聘教师,把河南坠子带进了大学校园。“当初收到邀请后心里很忐忑,毕竟是给专业的大学生讲课,思前想后,我决定去试试。”邢玉秋说,走上讲台,看到台下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感觉浑身是劲,决心要把传统曲艺传授给年青一代。在任特聘教师的6年里,邢玉秋大部分时间都吃住在校园里,每周最多的时候上28节课。她带队参加了两届河南省大学生艺术节,学生表演的河南坠子《偷石榴》《春妞进城》均获得一等奖。

“我人生有两大梦想,一是唱戏,二是当老师,现在都实现了。”“我相信河南坠子的魅力,一定能走出去。这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邢玉秋说,2016年春晚,当她看到华阴老腔的演唱者们那种慷慨激昂的精神头,突然就被振奋了。自己身边还有很多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她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河南坠子的曲调传遍神州大地。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