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出彩鹰城 圆梦小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薛红勋:下岗后,多元种植办农场
董晓柯:退伍后,种粮养猪建果园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薛红勋:下岗后,多元种植办农场

薛红勋在家庭农场仓库查看烟叶烘烤情况
 

□本报记者 范丽萍 文/图

昨天下午,在郏县安良镇狮王寺东村的玉米地里,几座高高的双孢菇大棚格外显眼。棚内,52岁的薛红勋正和工人一起往架子上上料,他说:“双孢菇是市场上较为常见的食用菌种,如果种得好,效益非常可观。”

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韩进锋介绍,薛红勋是村里有名的种植能手、致富带头人,这些年他先是流转了400余亩土地开办家庭农场,后又承包了村里3座蘑菇大棚,仅去年一年就产生了十多万元的经济效益。村民们拿着租地的钱,还能在薛红勋的农场和大棚里打工赚钱,所以大家都很支持他。

企业下岗跑运输

然而,在薛红勋回村搞种植之前,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经历。“1993年至2004年,我一直在郏县黄道镇的水泥厂当工人,后来因企业改制下岗又开始跑运输。”薛红勋说,刚开始下岗时,心里也很迷茫,不知道要干什么。看别人拉石子、跑运输生意不错,他便拿出多年的积蓄买了一辆货车,不分昼夜地干,“有一次,竟然连续干了十六七天,吃住都在车上”。

活儿多了,自然赚的也多。“但是这些钱都是冒着风险赚来的,家人也总是跟着提心吊胆。”薛红勋说,2011年秋,他在郏县东环路上拉沙时,旁边一位同向行驶的老人突然拐弯,他猝不及防,猛打方向盘躲避,车子瞬间发生了倾斜和颠簸,但好在没有撞到人。从此以后,他产生了转行的想法。

返村种植惠乡邻

至于回村选择种地的原因,薛红勋坦言:“就是图个安稳,不用到处奔波,还能守着家人。”2012年,他承包了村里七八十亩土地,开始种烟叶、玉米、小麦、大豆等。为了提高产量,他花费了不少力气,每年春季灌水都要仔仔细细浇两遍地。村里人见他种地种得好,都竖起大拇指夸赞。

然而,2015年大旱,薛红勋扩大种植的150余亩烟叶一下子赔进去十几万元。为了规避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薛红勋打算走多元化种植道路。粮食、蔬菜、烟叶等,根据不同品种和成熟季节都种一点,这样就算是遇上自然灾害也不至于绝收,再加上精细化管理,这几年地里年年丰收。之后,他注册成立了郏县鸿硕家庭农场,为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

郏县扶贫办副主任王亚兵说:“农忙时,到农场工作的本地村民有一二十个人,其中贫困户占1/3。他们守在家门口,一天能挣60元至70元。”

撸起袖子加油干

去年,村里发展致富大产业,鼓励村民承包栽培双孢菇。薛红勋经过一系列考察后,承包了3座大棚,并高薪聘请了福建师傅做技术指导。

“双孢菇伞盖比较厚实,茎腿粗短,目前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价格也不错。”薛红勋说,自己种植双孢菇的经验也是边看边学,其间难免也有失误。“去年出菇打水时,技术员有急事回老家,我和工人把水打多了,一下子淹死了一茬儿菌苗,损失了两三万元。没办法,只能再重新发酵。”

双孢菇丰收后,薛红勋挑选了十来筐到市场上推销。“刚开始没经验,就先比比别家的蘑菇,看看价格。”当时,薛红勋没有固定客户,只能在郑州的市场上一家一家地跑,价钱卖得也比别人便宜。幸好,去年收获的1.8万公斤双孢菇赶在今年年初就卖完了。“今后,还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