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父亲的秋天
满架秋风扁豆花
结缘爱国卫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9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满架秋风扁豆花

 

◎张新文(江苏太仓)

遛弯至乡野,发现一个篱笆小院,住着两位老人。

院落不大,没有水泥地面,但打理得很干净。砖块垫底,石磨置上就是饭桌,饭桌上面是瓜棚,新旧丝瓜,黄绿皆有,稀疏垂下,很有古风和诗意,适合把酒临风,月下对饮……

更令我惊奇的是这篱笆院,纯树枝和竹竿搭建,每根枝干不是直立入土,而是互为倾斜着,漏空是菱形的,想想两位老人得花多大的精力,才把自己的家园装扮得这么好。此时是秋天,扁豆攀爬在篱笆院上,得风得雨,叶子葱绿,紫色的碎花,一丛丛盛开着,一直开到下霜的季节。

一边结果,一边开花;一边开花,一边结果,扁豆,是秋天的少妇,美丽着,孕育着,很招人喜欢。

“一庭春水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没想到一生痴竹的郑板桥,还这么迷恋土得掉渣的扁豆花。文人高士,骨子里可能有孤傲、有逃避,但已经回到了本真的世界,一草一木,都有了灵性和感应,能够与人同喜同悲。本应是瓜果飘香、谷穗压弯躯干的季节,所有的姹紫嫣红早已化作尘埃,只有扁豆还在开着花儿,笑迎瑟瑟秋风秋雨。兴许郑板桥与扁豆花对视过、倾慕过、忘我过……

据说扁豆源自非洲,秦汉时方传入我国,“身毒有荚豆,扁薄类豚耳”。这是汉文帝时期《大荒纪闻》里的记载,至今河北等地仍把扁豆叫作“猪耳朵”。我的故乡在淮河流域的皖北地区,故乡人称扁豆为“茶豆”,这是我始终不明白的地方。茶与豆本来就是不相搭的植物,偏偏硬把它们往一块儿凑合,如果扁豆能张口说话,我想它会很无奈地说:“我也太难了!”故乡食用的扁豆是紫色的,后来又推广种植了一种白色的扁豆,是药材。我又想,既然扁豆可以做药,那是不是就跟喝茶叶水一样能够去除人肠胃里的脂肪,所以扁豆与茶就这么有了关联和缘分,扁豆遂有了“茶豆”的别名?

年少时在农村,物质匮乏 ,家家户户都是简易的篱笆院,吃饭桌就放在丝瓜棚下,除非下雨了才会慌慌忙忙地搬进土屋。入秋天凉,一家人坐在篱笆院里吃饭、拉呱,天南海北,谈古论今,有时邻居也来凑热闹,加入谈天说地的行列。说着说着,月亮就升到了正南方,照在了门口那汪练带般的溪流里,“贪与邻翁棚底话,不知新月照清溪”。多么美妙,乡间夜话的意境,至今依然温暖着我的梦。

扁豆种植没有过多的要求,粗放种植即可旺盛地生长,篱笆园、茅房旁、树底下都是扁豆的乐园。有一年,我把豆粒包在一棵老柳树的树皮里,它居然也能发芽成长,老年人都觉得蹊跷,说扁豆瓷实,不矫情。扁豆是藤本科植物,喜爱攀爬向上,唯一所求便是可供攀爬的骨架,就像士兵训练总得有场地。有些扁豆甚至爬上树梢,到了冬天,一树的干扁豆像长在树上的无数只耳朵,每当西北风呼呼刮起,风干的豆粒拼命地去撞击干瘪的豆荚,发出唰唰的声音,深更半夜路过,颇令人惊悚和不安。

“取现采扁豆,用肉汤炒之,去内肉存豆”。清代随园主人袁枚食扁豆要吃新鲜的,还只吃荚里面的扁豆粒儿。看来采摘扁豆的时候就是个学问,得选不老不嫩的摘,方讨主人的欢心。

一到秋天,母亲喜欢把极嫩的扁豆摘回家,去四周老筋,洗净,切丝,葱、姜、蒜热油入锅,油最好是坛子里玉脂般的猪油,扁豆丝与青椒丝同时倒入锅里加盐翻炒,淋少许清水即可出锅。更多的时候,母亲会把扁豆放在开水里烫一下,然后把烫过的扁豆放在太阳底下晒,直到晒成扁豆干为止。

扁豆干烩肉那可是一道上好的家常菜,先把扁豆干用温水泡软,大片改一刀,小片保留原样。先炒肉片,后放泡软的扁豆干,再次翻炒,直至豆肉相处融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出锅的扁豆干烩肉,肉,入口肥而不腻,豆,食之滑溜,干而不柴,有嚼头,而且这样做的扁豆粒儿特别地好吃。 每次扁豆干烩肉,争抢豆粒是我们兄弟儿时的一大乐事,至今想来,豆香还在唇齿间缭绕,快乐还在思绪里蹦跳。

满架秋风扁豆花,一半是人间烟火,一半是文人风雅,在秋天里前行着。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