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按需做饭不浪费 剩菜“翻新”花样多
积极制订措施 杜绝餐桌“剩”宴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8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庭用餐:
按需做饭不浪费 剩菜“翻新”花样多

市民李女士为孩子做的爱心早餐
 

□本报记者 邢晓蕊 文/图

昨天早晨6点多,家住新华区光明路街道长青社区的代向丽就起床开始做早餐。她把前一天吃剩的馒头切成片,放在盐水里蘸一下,炸成焦黄的馒头片。然后又做了小米粥、凉拌黄瓜丝,配上自己煮的咸鸭蛋,一顿简单可口的早餐就好了。

按需定餐 剩菜“翻新”

“浪费就是犯罪。”代向丽说,从小父母就这样教育她,她很自然地把勤俭持家视为美德。

“我们家三口人,每个人的饭量我都很清楚,做饭都是按需来做,基本不剩饭。偶尔剩了饭,也绝不浪费。”代向丽说,剩馒头她通常会炸成馒头片。“把馒头在盐水里蘸一下再炸,外焦里嫩,松软好吃。”这样的节俭妙招代向丽还有很多,比如吃剩的米饭,做成蛋炒饭;吃剩的烧饼又干又硬,就做成羊肉泡馍,或者配着肉片汤吃。“豆角、萝卜等蔬菜大量上市的时候,我会多买一些,晒干存放。吃的时候加入豆腐、粉条等,包成包子,非常好吃。”

代向丽善于持家,还很喜欢养花。她把家里的肉骨头、蛋壳等厨余垃圾都收集起来,沤成花肥养花用。

家住曙光街中段的李女士擅长厨艺,小笼包、烤面包、蒸馒头……她每天早早起床,用心为孩子们做营养均衡的爱心早餐,同时要求孩子们按需取餐,碗里不能有剩饭。偶尔剩饭,她便变着花样“翻新”,比如把剩米饭和土豆泥和在一起,用电饼铛烤成土豆饼;或用剩米饭做成寿司,孩子们都抢着吃。

以身作则 从我做起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新华区新程街小学副校长孟蕊说,崇尚勤俭节约,是她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家风。

“孩子的爷爷奶奶经历过抗日战争,吃过很多苦,从小就给我儿子讲过去挨饿受穷的真实故事,告诉他好生活来之不易。爷爷奶奶对粮食无比珍惜,掉在桌子上的菜一定要捡起来吃掉,碗里更是不留一粒米。”在老人的影响下,孟蕊和丈夫把勤俭视为持家良方,家中做饭宁愿欠一点,也尽量不剩饭;外出吃饭时的剩菜总要打包回来,绝不浪费。

“儿子三岁多时,我就开始通过《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读物启蒙他爱惜粮食,拒绝浪费。同时,爷爷奶奶和我们都以身作则,孩子感触很深。现在他17岁了,吃馒头从不掉渣,吃米饭碗中从不剩米粒。不偏食,不浪费,习惯很好。”提起这些,孟蕊与有荣焉。

家住劳动路北段的张洁是一名幼儿教师,还是两个男孩的妈妈。她不仅在生活中厉行节约,还从小教育孩子勤俭生活。“孩子的饭一次少盛,避免浪费。”她说,4岁半的儿子以前爱洒饭,她总是提醒儿子:“把你的小嘴巴变成超级吸尘器,把桌子上的饭一扫而光。”她还通过《浪费婆婆》的绘本故事,引导孩子节约粮食。如今,儿子吃饭时,很少再掉饭粒了。

新华区光明路街道办事处体育场社区党委书记徐惠琴说:“崇尚节俭,对自家人来说,不攀比,厨房不剩饭,粮食不浪费,是最基本的。”她准备通过社区的宣传,号召更多居民参与进来,从自己做起,倡导勤俭节约之风,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