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李书岐:大胆转行回乡养红牛
朱长军:大棚香菇撑起致富伞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8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书岐:大胆转行回乡养红牛

李书岐用自制的按摩梳给牛“按摩”
 

□本报记者 范丽萍 文/图

“李总,我家的牛最近几天不好好吃饲料,粪便稀,用过药后也反反复复不见好,这该怎么办啊?”近日,正在公司忙碌的李书岐突然接到郏县李口镇周沟村村民高赛珂的求助电话。李书岐说:“你先不要慌张,我马上安排兽医过去看看。”

经诊断,病牛患的是肠炎,在专业的治疗下,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对此,高赛珂既感激又有些不好意思。她说:“光这半个月,我就给李总打了3次求助电话。因为他不仅是我们这里的红牛养殖大户,还是带贫企业负责人,经常给大家提供义务帮助、传授养殖经验和技术。我们遇到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大胆转行回乡创业

7月29日,走进位于郏县广阔天地乡的平顶山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桃园铺分厂,哞哞的牛叫声一下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数百头牛被分类圈养在一个个标准化的牛栏里,牛儿露出头悠闲地吃着饲料,个个精神头儿十足。

“养牛是个辛苦活儿,要经常关注牛身体上的变化,甚至要照顾到它们的情绪。平日它们吃的饲料,也是经过严格的营养配比,其中添加的玉米蒸汽压片、大麦蒸汽压片和黄豆蒸汽压片都是熟化过的。”李书岐介绍,饲养管理过程中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养殖失败,原本他也并不懂这个行业,后来在无数次失败和磨练中才积累了一定经验。“要想让牛长得好,必须让它吃得好、心情好。”

在谈到养牛之前的经历时,李书岐笑了笑说:“我是搞外贸的。”大学毕业后,他和朋友开了家进出口贸易公司,经营矿产、小商品等,并成功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转变,他把经营重心放在了国内贸易上,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49岁的李书岐是郏县姚庄回族乡人,2008年在浙江举行的一次家乡招商会,激发了他回乡的热情。经过一系列考察,他发现郏县红牛是我国八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其体格大、体质结实、肉质细嫩、遗传性稳定等,所以就把发展肉牛产业和培育优良肉牛品种作为重点创业项目,成立了平顶山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对此,县乡各级部门也非常重视,给予了很多政策方面的扶持。

科学养殖助力脱贫

“刚开始,收购养殖、技术管理等很多方面都不懂,牛生病、死亡的情况屡有发生。”李书岐说,现在的养牛技术与原先的有很大不同,讲究的是营养化和标准化,每天的营养配比都是一致的,但也难免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有一年,仓库存的草不够,新的秸秆没下来,给牛喂了酒糟造成酸中毒,一下子损失了40多头小牛。还有一些时候是防疫跟不上、营养不均衡,导致小牛成活率降低。最难熬的,还是优良肉品的培育和研发。为了在郏县红牛身上开发出雪花牛肉,他和员工利用8年时间反复实验才成功,如今每年的订单供不应求。

这些年,李书岐在发展自身产业的同时,还通过“企业+合作社+养殖场+村委会+农户”的模式,搭建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发展红牛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使周边乡镇的贫困群众实现增收。如果有村民想学习养牛技术,他也会热心地上门指导、传授经验。

今年32岁的余海赫是桃园铺分厂刚建时来的,如今已是这里的厂长,她说:“李总人很好,在牛的饲养和技术方面也很专业。平时他只要往牛舍里一站,就知道哪头牛生病了、哪头牛心情不好。”耳濡目染,她也学到了很多养殖技术,如今每个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这让她很满足。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李书岐表示在发展养殖、育肥、屠宰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的同时,会发动更多村民一起创业,毫无保留地将先进的管理模式、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传授给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