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世间一切,从“头”说起
讲武台,一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6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讲武台,一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

 

◎刘玉美(平顶山新华区)

讲武台在老家东北4公里处,是一座海拔103米,面积6平方公里的小山。老家人叫它“酱锅台”或“台上”。

儿时的记忆里,讲武台是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

不像其他山那样壁立千仞,崔嵬峥嵘,讲武台只是一个酷似乌龟状的大高台。起初它叫青龙山。

关于青龙山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呢。

远古时期,叶舞平原还是大海。一天,海龙王因事远游,把家务交给儿子小青龙管理。

老龙王走后不久,从西洋游来的一只大白龟看上了这片物产富饶的海域,欲霸为己有。小青龙当然不肯答应,与大白龟激战七七四十九天,吐血而亡,大白龟同时战死。

多少年后,沧海桑田,地壳运动让这里成了陆地,大白龟变成了一座大山,就是现在的白龟山。而小青龙死前吐出的鲜血也变成了一座小山,就是青龙山。

而在老人的故事中,讲武台还有一说:讲武台原是一只大乌龟。一天,这只龟要到北沙河饮水,若是喝了沙河里的水,台就会逐渐长高。此时,一个江南蛮人到此,发现台是活地,就在台上立了两通石碑,镇住了龟的两只眼睛,破坏了地气,从此,台再没长高。

不过,仔细观察,青龙山的形状还真像个硕大的乌龟卧在那里呢。

台,分为大台和小台。南边的大台是龟背,北边的小台是龟头。大小台隔寨河相望。龟背上原来筑有村寨,寨墙外有寨河环绕,与四周相隔绝。北宋诗人黄庭坚进士及第后任叶县尉,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游历讲武台,写下了《讲武台南有感》的诗篇,诗云:“月明犹在搭衣竿,晓踏台南路屈盘。驺子雨中先马去,村童烟外倚墙看。鸦啼宰木秋风急,鹭立渔船野水乾。花似去年堪折赠,插花人去泪阑干。”写尽了讲武台山村的旖旎风光。

青龙山上的石头也很特别,颜色鲜红,老人讲,那是小青龙的鲜血染红的。前台的石头不会返潮,后小台的石头经常返潮,老人讲,那是小青龙流的眼泪。

其实,从地质学的角度讲,青龙山的石头属沉积岩类中的红砂岩,岩石通体发红,是为数不多的红石。这种红石和富含石灰质的青石不一样,无论在火中怎样煅烧,它仍保持着自身的颜色和质地。它特别坚硬,可以划伤玻璃,其耐磨耐寒耐热耐腐蚀的性能远远超过青石,是理想的建筑石材。在我记忆里,从小时候到20世纪70年代末,青龙山方圆20多里内,无论是公家修路筑渠建房,还是农家盖房下地基,都到讲武台采石。那年,我家盖东屋,我就随大人一起去青龙山拉过石头。后来,生产队修高底河(水渠),我也经常和社员们去青龙山拉石头。

这种红石无毒无味,富含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是制作厨具的绝好材料。每到乡村起集之时,总有乡人摆出红石做成的蒜臼和蒜锤叫卖。

青龙山还一度被人称作尚书台。

据台上碑文记载,东汉南阳郡守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市)人,相貌英俊,才高博洽,通晓儒学,其父为东汉御史中丞、五官中郎将马严。一次,马融在考察昆阳大战遗迹后来到青龙山,见此处天高地阔,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环境优雅,是一个读书讲学的好地方,就在山上设帐,向其弟子们讲授《尚书》,曾经培养出大批人才。其弟子郑玄勤奋好学,博得尚书职位,为了纪念马融的功绩,后人颂扬其事,就将青龙山更名为“尚书台”。由此,后人亦称青龙山为尚书台。

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李治偕皇后武则天东巡洛阳、许州,令各州军士在叶县一带会猎,高宗和武则天在尚书台上设帐检阅军队。一时间,尚书台南,旷野之上万马奔腾,金鼓齐鸣,甚为壮观。随行的许州牧封道宏为谀上奏请改尚书台为讲武台,高宗和武后诏准。此后,青龙山就改称讲武台。

明代曾任南京太常卿的叶县人牛凤写过一首描述讲武台兴衰的诗:“君王游衍耀华彝,鞠旅陈兵滍水湄。杀气夜冲星斗暗,阵云晨压曙光迟。龙车凤辇招摇日,北狩南搜凯奏时。千载遗踪归阿武,谁知显庆是男儿。”

叶县廪生杜作楷亦有诗赞曰:“讲武台高百尺余,台传讲武近何如?蒲团坐破僧房静,曲径苔深过客疏。云白千层连海市,石红一片接村墟。遥闻绛帐来先汉,正好呼朋讲《尚书》。”

武则天称帝后,地方官员在讲武台上修起了佛寺,供奉燃灯佛祖。史料记载,用玉雕成的佛像高约一米,重约半吨,造型优美。唐玄宗时又在台上建起道观东岳庙。东岳庙规模宏大,殿堂林立,有天齐殿、三清殿、五龙殿、祖师殿、药王殿、三官庙等,香火延续数百年。

清朝初年,讲武台寨垒高筑,一遇战乱,周围数十里百姓皆聚此避难。寨上原有居民,日有晨集,年有七次庙会,近者数十里,远有安徽、河北、山西、湖北等商贾到此经商贸易,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后因土匪屡屡毁寨百姓无处栖身而衰败。

小时候,我经常到讲武台上去玩。尤其是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和“小满”时节,讲武台上都有农贸集会。近年来,沿袭旧俗,群众又集资在讲武台上复建了庙宇,除了农历三月二十八和“小满会”外,还延续了庙会,逢农历的每月初一、十五商贾云集,多时上万人,盛况非凡。

说起讲武台,与它相关的另一个故事就是北宋时期的巾帼英雄穆桂英。

穆桂英在史书上没有记载,她的故事流传于民间,演义于评书《杨家将》和戏曲舞台。

讲武台东五里有个村庄,老家的人都叫它穆寨,是廉村镇一个自然村。传说这里就是穆桂英故里。

穆桂英投宋后,就用讲武台上的“降龙木”做大刀的刀柄,劈断了萧天佐金冠上的两条恶龙,破了天门阵。不管这些传说是否真实靠谱,当地人特别是穆氏族人都深信不疑。

有了这样的故事作底儿,在孩子们脑海里,讲武台就成了一个异常神秘的地方。每一次去玩,寻找“降龙木”就成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大家分头从前台到后小台搜寻,希望能找到传说中的“降龙木”。

到了读初中时,地理课除了讲教科书,还特意增加了“乡土地理”的内容。教地理的孙老师特意给我们讲了“叶县八大景”,讲武台就是其中一景,讲得绘声绘色,神神秘秘,让我更加神往了。

被岁月湮没了的讲武台,何时撩开你那神秘的面纱?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