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禽声鸣鸣
此心安处是吾乡
老儿童过节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5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禽声鸣鸣

 

◎廖天元(四川南充)

母亲在电话里对我说,养的鸡被偷了。语气十分沮丧,说只赶场一个小时,回来就不见了。

几只没长大的鸡,值不了多少钱。我劝慰母亲,咱不差那几个钱,你年纪大了,正好轻松一下。

母亲心有不甘,说:“你们回来吃不成蛋了呀。”

母亲爱养鸡,每年春天,她张罗着换回“公鸡蛋”,把“抱鸡母”摁在蛋上。20天左右,小鸡破壳而出,老母鸡在院子里带着一群毛茸茸的小鸡四处觅食,掀动得春光叽叽喳喳。我常见母亲从田地里薅一捆青草,在院子里站定,然后大声呼唤:“鸡儿咯咯咯咯……”小鸡们仿佛心有灵犀,一听母亲的召唤,就四下飞奔过来,在母亲身边挤作一团。

除了鸡,母亲还要养猪,每年出栏两头,卖一头吃一头。清晨我还在熟睡时,母亲已在大铁锅里煮好猪食。劳作回来,母亲舀好猪食朝猪圈走去,猪儿似乎一直在期待,听见母亲的脚步声便迫不及待一跃而起,拱来抢去,哼哼唧唧。

少时的我对家禽并不感冒,猪粪气味难闻,上厕所都得捏着鼻子。鸡随处拉屎,一不小心,脚底就会踩上一坨。我去井边,把脚板冲了又冲,闻了再闻,始终觉得有股强烈的味道。我朝母亲喊:“把鸡全部杀了。”母亲回应我:“那你就读不成书了。”

这个回答让我无言以对。我知道父亲微薄的收入,无法支撑一个家流水般的开支,母亲养鸡养鹅、卖蛋卖猪,是在用实际行动分解生活的沉重。

曾有一只鹅,留在我记忆深处。那年我大约九岁,父亲捉回一群小鹅,最终成活了一只。这只鹅,长大后脖子细长灵活,鹅冠高耸嫩黄,羽毛洁白干净,目光清澈机灵……我放学归来,它会张开双翅飞奔过来,先用长脖子在我裤腿上磨蹭打招呼,然后站于我两腿之间。于是,我拉着它的长脖子,佯装“骑”在它的身上,飞奔回家。可惜的是,这只鹅最终还是老了,在我初三快毕业的一个晚上,母亲用报纸给我包了两个鹅腿送来,说鹅老死在水沟里,发现后炖了。我固执地认为是母亲杀死了它,一口也没品尝,第二天跑到山上刨了一个土坑,流着泪将鹅腿埋葬。之后我感冒了一周,把母亲急得唉声叹气。

我与母亲由此有了深深的“隔阂”。事实上,后来很多事我也不能理解。父亲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后,工资增了好大一截,母亲依然风里来雨里去,人累得又黑又瘦。我多次劝母亲到城里和我一起住,母亲一脸茫然:“家里那些鸡鹅怎么办?”

老家的院子,只有母亲和父亲在坚守。小时候的邻居,四散开去,纷纷在繁华的城市扎根。我回去,满眼只见断壁残垣的寂寥。

母亲依然养了一大群鸡,她一声吆喝,鸡群四下围拢,把院子里的阳光弹奏得抑扬顿挫。我学着母亲的样子呼唤,鸡群爱答不理,母亲笑着说:“人听你的,鸡却不会呢。”

母亲衣服很旧,我劝母亲:“人靠衣服马靠鞍,把买给你的衣服穿上呀。”母亲说:“天天劳动呢。”我说:“那么大的年纪,就不要去村里栽树挣钱了,这群鸡鸭都够你忙活了。”母亲说:“不去,别人会以为你当了官,我高傲了呢。”

我愣住了,压根不知道母亲的心里竟然藏有这样一个小九九。我这个算什么“官”啊,科级干部一抓一大把。关键是,我一直以为一路的奋斗带给他们的只会是荣光,想不到,母亲心头还有如此的思虑。

母亲就这样多年来住在她自己的“城堡”中,养着她的家禽。我拿钱给她,她坚决拒绝,说我才买了房,说孙儿又才上大学,说我开支那么大……那么多鸡,她随便卖些就够用了。

今年五一回家,年前的三只小白鹅已出落得漂亮健壮。母亲说:“它们仿佛晓得你们要回家,今天已经来回打望了几次。”

我带着儿子看鹅,鹅拥在母亲身边打着转转,伸长脖子嘎嘎向我们问好。那一刻,我知道母亲并不孤单。傍晚我们开车离去,那叫声在耳旁响了很远很远。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