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信仰的力量
解码宋仁宗
诗情樱桃园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5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码宋仁宗

 

◎刘英团(河南南阳)

《清平乐》正在热播,这是第一部以宋仁宗赵祯为主角的电视剧,引发了大众对这个“在位时间很长,存在感却极低”的皇帝的好奇,掀起一股 “仁宗热”。边刷剧边看书不失为一种“普及人文历史的较好尝试”,知名文史学者吴钩的新著《宋仁宗:共治时代》(2020年4月出版),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宋仁宗,书中既包含他作为个体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更着力刻画他作为大宋CEO面临的重重考验。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先生所称道的中华文化盛极于赵宋的核心时期,即宋仁宗执政时期,也被林语堂先生誉为中国文人“最好的时代”。“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是北宋人,他们全都在仁宗朝登上历史舞台,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晏殊、范仲淹、柳永、李清照等“文人天团”常驻语文(历史)教科书。除了文学界,学术界、科学界、政治界,“仁宗朝人才之盛,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时代可以比肩”。

“宋之英主,无出仁宗”,史学界对宋王朝的整体评价不高,却又不得不承认,“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羡之。帝躬慈俭之德,而宰执、台谏、侍从之臣,皆所谓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在《宋仁宗:共治时代》中,吴钩以时间为线索,起笔于对“狸猫换太子”的考证,继而浓墨重彩地讲述了“仁宗亲政”之后的“边境风云”“庆历新政”和“嘉祐之治”,最后落笔于“(仁宗)最后的岁月”,重点阐释了赵祯既为人子、人夫、人父,又为一国之君主的善良与懦弱、仁慈与宽厚,以及他的爱与哀愁、进取与退缩,他的坚持与妥协、任性与克制,还有他面对宿命的无可奈何。

“君主是一种制度……正因为君主是一种制度,仁宗往往被当成这一制度中的一个符号、一种象征……因而,君主不应该表现出过于明显的个性,不应该流露出个人的爱憎……作为君主的仁宗与作为个人的赵祯,这两种角色有时候是互相冲突的——当发生角色冲突时,仁宗常常选择克制自己的个人情感与偏好。仁宗之所以为后世士大夫所称道,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正如吴钩所言,宋仁宗是个有着极强角色意识的君主。四十二年的统治生涯中,赵祯力图扮演一个“仁君”角色,一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合作者角色,一个居于其位而能使“众星拱之”的和谐文人政治缔造者角色,堪称一个接近职业化的政治家。

在专制体制下,一个理想文人社会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的素质和自觉。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开国国策指导之下,宋仁宗以其对皇帝角色的深刻理解、温和包容的性格,与其治下宰辅大臣逐渐构筑出一套相对良性的王朝运作机制。不仅台谏制度、考试制度得到改革与完善,“和而不同”的庆历士风也得以树立。

“宋之贤相,莫盛于真、仁之世。”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张方平、包拯等大批庆历名臣成为这一时期舞台上的主角,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也在仁宗朝崭露头角。正是在仁宗朝,三权相互制约、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得以形成,使庆历之政在整个古代专制政治史中,显得别有生面,其中的一些核心内容,被不断重塑、整合到北宋“祖宗之法”中,成为后世文人政治的美好记忆。

通过对宋仁宗平庸无为的一生的回顾与其开创的那个无与伦比的时代对比分析,吴钩在《宋仁宗:共治时代》中以翔实的史料回答了“什么样的皇帝才是称职的皇帝”“为什么宋仁宗这样一个大家普遍忽略的平庸之主,却缔造了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这两个重要问题。相较于“官史”,《宋仁宗:共治时代》充盈着一些新的理解和思考。读之,有史,有料,长见识。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